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欧洲裁军谈判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8-01-24编辑:梓岚

二次大战后,欧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沿东西欧分界线武装对峙的局面。沉重的军费负担使各国不堪忍受,而中欧,特别是两个德国、两个柏林之间一触即发的局势又使各国惶惶不安。无论是西欧、还是东欧国家,虽然需要依赖军事集团的安全保护,但都不愿长期生活在这种僵硬对峙、互不来往的冷战气氛中。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美苏关系松动,东西方关系出现了明显的缓和趋向。1964年12月14日,前苏联在第十九届联大会议上,通过波兰外长建议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1968年6月25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长理事会雷克雅未克会议建议同华沙条约组织就欧洲特别是中欧地区相互均衡裁军问题举行谈判,以此作为同意召开前苏联倡议的欧安会的条件。

西欧国家对中欧裁军谈判之所以感兴趣,是想通过谈判确定两大军事集团在中欧兵力的同等最高限额,以便东西方建立低水平的均势。这样,既可顶住美国要它们增加军费的压力,又可稳住美国在欧洲的驻军,还可在改善东西方关系中争取主动。

1970年5月,北约部长罗马会议再次发出共同均衡裁军的呼吁。对于北约的建议,前苏联迟迟不作答复,后为换取美国和西欧国家同意召开欧安会,才于1971年5月表示同意举行中欧裁军谈判。1972年5月,美苏最高级会谈达成妥协,确定了中欧裁军谈判与欧安会分别但又是平行举行的原则。

同年9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问前苏联,美苏双方商定了裁军谈判与欧安会的日程表。1973年1月31日至6月2日在维也纳举行中欧裁军谈判筹备会议,就正式会议的名称和参加国范围达成协议。确定正式会议的名称为“关于在中欧共同减少部队和军备以及有关措施的谈判”,谈判为大使级,有决定权的国家11个:

北约的美国、加拿大、英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华约的前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观察员8个:北约的丹麦、挪威、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和华约的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每年举行全会三次,每次一般10周左右。

1973年10月30日,中欧裁军谈判在维也纳开始举行,至1985年7月,双方共进行了36轮会谈,数百次会议。在十多年的“马拉松”式谈判中,双方争论的主要问题有

1、关于裁军原则问题

华约主张采取“对等裁减原则”,即双方各按同等数量或同样百分比裁减军队,目的在于保持华约在中欧的军事优势。北约则坚持“均衡裁减原则”,即双方按不同数量裁减地面部队,兵多者多裁,兵少者少裁,最后达到同等最高限额,目的在于削弱华约在中欧的地面部队优势。

1973年11月8日,华约参加谈判国提出一个三阶段裁军方案,即,1975年双方各裁减2万人(包括相应的军事装备和设施),1976年各裁减5万人,1977年各裁减10%。北约认为,这样裁减的结果,华约的数量优势依然存在,不符合“均衡”原则,因而不能接受。1973年11月22日,北约参加谈判国提出一个两阶段裁军方案,即:第一阶段,美苏各自裁减其在“裁减区”内15%的地面部队,即美国撤走2.9万人,前苏联撤走6.8万人,第二阶段,北约和华约有关国家再进行裁减,以实现双方在中欧地区的兵力各为70万的最高限额。

据计算,按照北约方案,华约在第二阶段还得裁减15.7万人,而北约只需裁减4.8万人。这个方案自然不能为华约一方所接受。在以后的谈判中,双方建议虽然有些变动,但实质都没有变。1975年12月,美国建议:

它从联邦德国撤走1000个核弹头、54架F—4型轰炸机、36枚潘兴I型导弹和2.9万名美军,换取前苏联从民主德国撤走1个坦克集团军,包括1700辆坦克和6.8万名苏军。前苏联拒绝了美国的建议,并于1976年2月提出“反建议”:美国从联邦德国撤走上述核弹头、飞机、导弹和2万至3万名美军,前苏联则从民主德国撤走1000辆坦克和2.2万至3.3万名苏军。美国认为前苏联的建议是“对等裁军”的翻版,加以拒绝。

2、关于双方驻中欧部队的实际人数问题

华约在谈判中宣布,至1976年1月1日止,华约各参加国在中欧军队总数为98.73万人,与北约同时在中欧的军力98.1万人(包括法国在中欧驻军)“大致相等”。北约则认为华约至少少报了15万人,拒绝接受此数字。此后双方一直在这个问题上争吵不休。北约强调说,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就第一阶段裁军达成协议。

3、关于裁减的军种问题

北约主张只裁减陆军,以削弱前苏联在中欧的地面部队优势;华约则坚持陆军、空军和战术核力量“三位一体”地裁减,以削弱北约在空军和战术核武器方面的优势。

4、关于裁减的方法、步骤问题

北约坚持采用“集体裁减原则”,即只规定两个军事集团在中欧军力的“集体最高限额”,至于各参加国如何裁减,则由双方内部自行决定。北约还主张第一阶段只裁减苏美在中欧的驻军,其他参加国以后裁减。华约主张各参加国应承担具体裁减义务,即分别规定各国军队的最高限额,同时进行裁减,力图以此削弱联邦德国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此外,北约要求制定一整套严厉的核查措施,被前苏联拒绝。

经过谈判,双方在一些次要问题上做了些妥协,如北约同意匈牙利不包括在中欧裁军范围之内,前苏联接受北约关于双方在中欧兵力的最高限额各为90万人的建议等。但到80年代中期,双方在驻中欧军队实际人数、军备如何裁减以及如何监督协议实施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十多年的中欧裁军谈判过程,实际上是美苏在欧洲进行军备竞赛,争夺军事优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