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国际空间站升空20年国际空间站的历史简介

时间:2018-11-21编辑:文二

国际空间站升空20年,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小编这就来告诉你答案:

国际空间站升空20年

北京时间 20 日 22 点 50 分,在距离地球 400 公里高的太空中,美国人 Serena Auñón-Chancellor、俄罗斯人 Sergey Prokopyev 以及德国人 Alexander Gerst 将开启直播,纪念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升空 20 周年。

5 个月以前,他们乘坐了俄罗斯的联盟 MS-09 航天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ISS),在太空执行半年任务后,将于 12 月 20 日返回地球。

今天他们将在 YouTube、Twitter 等社交平台上跟地球连线直播,回答网友们的问题。尽管网络存在延迟,人们依然可以收到来自国际空间站的讯息,也能在直播里,每隔 45 分钟从宇宙中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

国际空间站升空20年国际空间站的历史简介

20 年来,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约 2.8 万公里的速度绕着地球运转。截止北京时间 20 日 0 点,它已经运转了 7304 天 09 小时 40 分 01 秒。来自 15 个国家的宇航员、科学家按批次、每次上限 6 人在国际空间站中工作、检查试验、吃饭、睡觉、运动、偶尔在社交平台上做直播。

过去两天,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分别接收到了地球送上太空的两次物资、设备以及食物补给—— 分别来自俄罗斯的“进步 71”无人货运飞船和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

前一天的美东时间凌晨 5:28 分,空间站外部由加拿大研发的机器手臂抓住了发射上来的货运航天飞船,拿到了国际空间站 20 年间的最新一批物资。

运送上来的物资中包含了国际空间站 20 周年纪念日的礼物——一台混合回收和 3D 打印机,它可以回收任何塑料、融化再重新打印新的工具。

很快,一个非人伙伴就会加入他们的工作。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和 IBM 公司为德国太空中心研发的 CIMON 人工智能机器人上周被激活进行测试。这个会在屏幕上显示表情的球形机器人一直浮在空中,它可以接收命令、理解、说话、飞行——一切就像科幻电影那样。

另一个庆祝国际空间站纪念日的方式在地球,11 月 18 -19 日,俄罗斯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 2 天的纪念活动。原本参与组建国际空间站的 15 国宇航局局长将出席并探讨接下来的太空探索合作,国际空间站运转多年后,将计划于 2025 年退役,返回地球。不过 NASA 的局长 Jim Bridenstine 并没有出席,而只是派了代表,目前未说明具体未出席的原因。但下一代空间站可能不会让俄罗斯参加,这是 NASA 明确说过的。

考虑到这几年的美俄关系,这不是特别让人意外的一个决定。但当初推动国际空间站成真的那批人,可能未曾想到这样的结局。

国际空间站最早起源于冷战冲突,但又因冷战结束后全球协作的愿景而诞生,随后其他 14 个国家也加入组建国际空间站,到太空去探索更广阔的资源。

但这个愿景已经被冲突所取代。英国脱欧、美俄乌克兰冲突、“通俄门”调查、贸易战……国际空间站运转了 20 年,但当初它离开的那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际空间站简介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

国际空间站升空20年国际空间站的历史简介

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美国、俄罗斯和其他4个重要成员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欧空局成员国中参与到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其中英国是项目开始之后参与进来的。

另外,该词汇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所属航天器。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1、国际空间站名称的来历

名字“国际空间站”(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俄文: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 МКС)是不同命名之间妥协的产物。国际空间站最初提议的名字是“阿尔法空间站(Alpha)”,但是遭到俄罗斯的反对,俄方认为这样的命名暗示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可是事实上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先后成功地运行过8个空间站。

俄罗斯提议将空间站命名为亚特兰大(英文:Atlanta),但是这个议案遭到美国的反对,美方认为亚特兰大的读音和拼写太接近传说中沉没的大陆“亚特兰蒂斯”,其中似乎隐含了不祥的征兆,而且亚特兰大这个名字也容易与美国的一架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相混淆。

虽然国际空间站的命名没有采用最初提出的阿尔法空间站,但是空间站的无线电呼号却是阿尔法(Alpha),这个呼号是空间站第一批乘员登站时确定的,当时国际空间站的名字仍然未定,时任NASA主席的丹尼尔·戈登(Daniel S. Goldin)便给空间站取了一个临时呼号阿尔法,这个呼号最后沿用下来,成为空间站的正式电台呼号。

2、国际空间站发展历史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前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间站计划,这个计划是1980年代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87年12月1日NASA宣布波音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麦道飞机公司和洛迪恩推进动力公司获得了参与建造空间站的订单。

老布什执政期间,星球大战计划被搁置,自由空间站也随之陷入停顿,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正式结束了自由空间站计划。冷战结束后在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推动下,自由空间站重获新生,NASA开始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接触,商谈合作建立空间站的构想。

国际空间站计划分三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1994-1998):从1994年至1998年,美、俄两国完成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9次对接飞行。美国宇航员累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以及在空间站上长期进行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对地观测的经验,可降低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国际空间站升空20年国际空间站的历史简介

初期空间站阶段(1998-2000):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

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2000-2011):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可载6人,工作寿命为15~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