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7编辑:历史狂流
除了欧洲以外,中华民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补充大量损失的军火因此向德国订购了数万把的Kar98k,由于德国方面为了扩军产能也到达极限因此没有多余军火可以贩售,因此将生产不合规格标准的Kar98k贩售给中华民国政府。
6、英国“李-恩菲尔德短步枪No.1型/No.3型”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是由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生产的枪管和"李"式枪机机构结合而成的,英军1895年装备。
其实,李-恩菲尔德短步枪早在一战之前就来到了中国。在军阀混战时期英美支持的“代理人”是直系军阀,因而就有批量的“李-恩菲尔德短步枪No.1型”和“No.3型(5发弹仓)”被卖给了直系军阀。另外张宗昌、陈济棠和冯玉祥也曾得到过数万支。
但是,1919年起英国开始拉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搞“对华武器禁运”。所以到了抗战时期,在中国战场已经少见李-恩菲尔德短步枪的身影了!
7、奥匈帝国“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
“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是在“斯太尔步枪”的基础上,大量采用“M1888曼利夏步枪”(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曾大量借鉴该枪设计)的成熟技术研制而成。该型步枪总体结构简洁、质量轻、作用可靠、使用方便、能发射多种枪弹,是奥地利轻武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实该枪的设计在1890年就已完成,但是当时的奥匈帝国首先出口装备他国部队,看到普遍反映良好后才正式在1895年装备本国军队,所以叫做“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
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曾经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步枪之一,袁世凯是它的忠实“粉丝”早在“小站练兵”时就购进了6500支,后来更是“北洋六镇”的两大主力步枪之一(另一款是日本的“30式金钩步枪”)。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于是更多的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被军火贩子输入中国,多为北洋系军阀所有。
抗战开始时中国军队中的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仍然很多,但多为杂牌军使用,后来日军也给伪军装备了很多。
上一篇:揭秘:二战苏联坦克设计思路
下一篇:世界上第一个打开铀原子核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