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05编辑:历史狂流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 建立以拿破仑为皇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 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败而跌落。
处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个充满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拿破仑似乎命里注定一生 要与打仗为伍,他曾率法军先后7次反击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 组织指挥过一系列战斗,仅大的战役就达60次左右。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巨 人”。拿破仑·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 贵族家庭。父亲卡尔洛·波拿巴特是个律师,母亲莉蒂西亚·拉莫利诺出身于意大利贵 族。 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1768年),热那亚共和国以200万法郎将科西嘉卖给了法国。
拿破仑是波拿巴特家的次子,按意大利文,拿破仑一词是“荒野雄狮”的意思。1779年, 拿破仑10岁时,以国家公费生的身分进入了法国内地香槟省的布利安陆军小学,学习成 绩以历史、地理、数学为优。1784年,拿破仑升入巴黎军校。1785年10月30日,拿破仑 正式被任命为拉费尔炮兵团少尉军官时,年仅16岁。他对炮兵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曾 阅读了这方面许多书籍,研读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等历史上著名统帅的传记,还 读了有关欧洲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书籍,使他年轻时就较快地成熟 起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92年,法国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国王,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对此,欧洲封建 阶级公然进行武装干涉,国内王党分子纷纷发动叛乱。1793年8月,盘踞在土伦城内的 保王党引狼入室,将土伦拱手交给了英国和西班牙干涉军。10月15日,土伦前线总指挥 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从正面夺取土伦的作战计划。对此,拿破仑列举数条理由,认为 这一计划是行不通的,他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即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占港湾西岸 的莫格内夫堡,夺取长卡半岛,然后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内港、外港中的英 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如能这样,则土伦守敌在一无退路、二 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不攻自破。这一大胆而又新颖的作战计划,显示了他 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与会人员惊叹不已,拿破仑因此被任命为攻城炮兵的 副指挥官。战争情况正像拿破仑预料的那样,战斗开始的当天晚上,英国舰队全部逃离 土伦港,法军很快收复了土伦。
拿破仑在土伦崭露头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为少将炮兵旅长,为其一生军事 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础。1793年春,英、奥、普、荷、西和意大利的一些小国萨丁尼亚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 盟军,联合进攻法国。战至1794年初,法国基本抵抗住了联军的进攻,并将战争推至法 国境外,迫使普、西、荷兰退出反法联盟。1795年,英、俄、奥三国战略企图分歧,难 以确定统一的对法军事方针和行动,因而使战争进展缓慢。拿破仑1796年3月2日,受命 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年仅27岁,开始了他独当一面的战役指挥。这也是他一生征战的 开始。
拿破仑率3万余人,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沿海山脉的有名“天险”,对奥萨联军实行 中间突破,在蒙特诺特、洛迪、卡斯特莱奥内、阿科莱、里沃利等会战中,接连获胜, 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在一年多意大利之战中,法军共俘敌15万名,缴获军旗170面,大炮550门,野战炮600 门,并获舰船51艘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不少地区,统治了北意大利,并使“自由、 平等”的口号和制度在意大利半岛流行起来。意大利之战,拿破仑在军事上有许多成功 之处,如:打破了畏惧山地战的传统思想,他指挥部队敢于翻越人迹罕至的“天险”, 收到了出奇之效,同时发展了山地战经验;能正确处理攻城和野战的关系,法军曾围攻 曼图亚要塞达7个月之久,但没有强攻硬打,而把重点放在打击奥国援军,在野战中予 以歼灭;培养了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使其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赢得战争。这些, 恩格斯针对拿破仑军队突破阿尔卑斯出情况说:“从拿破仑在1796年进行第一次阿尔卑 斯战局和他在1797年越过朱利恩阿尔卑斯山脉向维也纳进军直到1801年为止,整个战争 历史证明:阿尔卑斯山的山岭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现代军队望而生畏了。”
1798年5月,拿破仑率法军远征埃及。同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那不 勒斯和土耳其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企图推翻法国督政府,夺回被法国占去的领 土。
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国,11月9日发动政变,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新政 府。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月14日进行马伦戈会战,大败奥军。12月, 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 盟随之解体。
1805年4—8月,英、俄、奥、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预期用50 万联军打败法国。拿破仑率法军大败俄奥联军。法奥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离 奥地利,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
1806年9月,英、俄、普、萨克森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企图将法军从 其侵占的地区逐出。10月14日,法军与普萨联军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及与俄在埃劳、弗 里德兰会战,法军均获胜利,第四次反法联盟随即崩溃。
1807年11月,法军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军抢占西班牙的战略要地,并占领 马德里。1809年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4月中、下旬,法军5战5胜, 击退进到巴伐利亚境内的奥军;5月13日再占维也纳。同年10月14日,法奥签订《申布 伦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大军60多万人入侵俄国。战争初期,俄军被迫后撤。8月17日 进行斯摩棱斯克会战后,俄军继续后退。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于10月18日开 始反攻;翌日,法军撤出莫斯科,尔后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 俄战争,以丧失50多万人的惨败告终。#p#分页标题#e#
1813年2月,俄普结盟。3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英、普、西、葡和瑞典 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加入)。随后进行了一系列会战,拿破仑多 处转战,接连获得小胜,但是挡不住联军的多路逼进。3月30日,巴黎守军投降。4月6 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逃 回法国,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 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决定出兵70万,分5路进攻法 国。6月,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16日进行利尼会战,普军失利后退;18日进行滑铁 卢会战,英军在普军配合下彻底击败法军。拿破仑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 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
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 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著名的意大利、马伦哥、奥斯特利茨、耶拿、弗 里德兰、阿斯佩恩和瓦格拉姆、博罗季诺、莱比锡、滑铁卢之战等,在战争史上都有较 高的地位。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 迫的因素。但战争已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质和掠夺别的民族和兼并别国领土的反动目的, 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拿破仑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初期的传统,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和志愿 兵制,广泛地动员和征集农民当兵,建立了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 兵力最多时达百万之余,恩格斯曾经指出:“拿破仑的不朽的功绩就在于:他发现了在 战争和战略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而这样广大的武装群众之出现只是 由于革命才成为可能。”拿破仑“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将帅,平时注重教育训练, 积极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骑兵。在世界军事史上,从拿破仑开始才将炮兵正式 定为一个兵种,并得到非常成功的运用,对世界炮兵发展起了重大推进作用。这些对资 产阶级军队建设及其作战理论发展都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在战争指导上,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击多,力求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 争的结局;远距离机动迂回,乘敌不意,出奇制胜;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散 开队形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不断加强军队的突击力;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类 型,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对作战指挥有过许多创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组建参谋部等。
这些把资产阶级作战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引起了西方军事界广泛关注。近200年来, 许多国家的军事学家和历史学家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对拿破仑战争及其军事思想进行 反复研究,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这两位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学家都是拿破仑战争杰出的 研究者和解释者。正是他们的研究,才使拿破仑战争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 一些国家和军事院校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作为教材。后来西方许多国家所进 行的战争,都曾受到拿破仑战争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