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06编辑:梓岚
说法之一,是希特勒忧虑的情绪。自从A集团军群冲入法国后,希特勒一直处于髙度紧张和心惊肉跳的状态,进军的异常顺利反使他心神不宁。他莫名其妙地担心強大的法军会从凡尔登和马思河畔的夏龙地区发动一次出人意外的有力反攻,导致第二次马恩河亊件。
5月17日,希特勒竟被古徳里安坦克部队的辉煌战果吓住了。他狂怒嚎叫,指责参谋总长哈尔德驱使坦克部队快速推进是“在尽力破坏整个战役”。在他的命令下,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深夜,哈尔徳向他保证,接应的步兵部队正沿着埃纳河布成屏障,希特勒这才准许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飞速推进。
5月20日,古德里安率坦克群冲到阿尔布维,希特勒接到电话报告,简直不敢相信,“激动得语不成声”。可是到了第二天,英军在阿腊斯对调头的徳军坦克部队发起了一次失败的小反击,希特勒又大为恐愧,担心南面法军的夹攻,并再度要求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由于逋到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参谋总长哈尔德的反对,希特勒便于5月24日早展来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直接插手指挥。
当他听了头脑冷静且过于谨惧的A集团军群司令伦斯徳的分析坦克部队长途快速进军,有可能受到南北两面的夹攻,特别是受到来自南面的攻击”,这正中他的下怀——证明他对南俩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所以他“完全同意”伦斯徳的意见。
当天下午,希特勒一回到总部,就把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召来。这是一次非常不愉快的接见”,结果是希特勒下达了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这天晚上,参谋总长哈尔徳在B记上不胜悲痛地写道”我们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的左翼,由午元首的直接命令,都将因此完全停止下来”
说法之二,是希特勒想保存坦克部队的实力。伦斯德在战后坚决否认希特勒是受他的影响,而下令坦克部”停止前进”的说法。他多次说这种难以置倌的错误,应归于希特勒自以为是的个人指挥。元首天天接到关于坦克在战争中的损失的报告,而根据简单的算术方程式,他这时推算那里已经没有足够的坦克去进攻英国人……
希特勒做出决定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在柏林所看到的地图上,港口周围的地区都是水泽,不适于坦克作战。由于装甲部队不足和地形条件困难,希特勒认为进攻的代价会是很高的,而本部的法军还没有消灭呢。
此外,希特勒的两个宠臣凯特尔和约徳尔根据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也向希特勒进言:“装甲部队不能在佛兰徳(旧地名,位于法国西北部和比利时西部,包括敦刻尔克地区)沼泽地带作战,否则至少也要受到严重损失——而这种损失是经受不起的,因为装甲军的实力早已减弱,再者他们在即将到来的第二阶段对法攻势中也有任务。”
所以,希特勒决定将他视为至宝的坦克部队停在艾尔运河线上稍亊休整。很显然,这是为了保存坦克部队实力,留待进攻南面法军主力之用。
说法之三,是希特勒受戈林、约徳尔等人的影响,过离地估计了德国空军的作战能力。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戈林急于在徳国陆军一帆风顺地作战之后,为他的空军争得最后决战的机会,从而在世界面前获得成功的荣誉。戈林告诫希特勒说:
“如果当时到手的伟大胜利的功劳完全被陆军将领得去的话,那么元首在我国国内的威望就会道到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防止这一情况,那就是由空军而不是陆军来完成决战。”戈林还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完全可以从空中守紧海边的袋口,把敦刻尔克变成一片火海,炸沉所有试图靠岸的船只。#p#分页标题#e#
希特勒的作战局长约德尔也说:战争已经打贏,空军花很少代价就能办到的亊,何必要浪费坦克去做呢?”在戈林、约徳尔的影响下,希特勒下达了那道胜败攸关的命令,把歼灭被围困的英法联军的任务交给了戈林的空军。
说法之四,是希特勒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其一,希特勒于5月25日向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解释,他不希望最后的决战发生在佛兰德地区。因为他想把这个日耳曼后代佛兰徳人居住的地区,变成一个独立的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区域,从而使他们和德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已经答应他在佛兰德地区的支持者,保证佛兰徳不致遭到战争的破坏。如果他现在不实践诺言,那就会严重损害佛兰徳人对他的信任。这是他作为元首和政治领袖所必须尽力避免的。其二,希特勒5月24日巡视伦斯德司令部时声称,他的目的就是要在英国认为可以保住体面,而又能接受的基础上讲和。
此后的几个星期中,希特勒还一再向他的将领,齐亚诺和墨索里尼解释,用武力迫使英国投降,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大英帝国有必要作为世界均势的一个因素而存在。由此可见,希特勒之所以把他的坦克部队遏止在敦刻尔克前面,目的在于给“绅士派头”十足的英国避免一场奇耻大辱,以听任英国远征军逃走的办法来博得英国的好感,最终促使英徳讲和。
其三,希特勒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要反对共产国际和向东方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而西线的英法极力怂恿希特勒东进,在反共立场上与希特勒完全一致。
上述几种说法很难说是可靠的,再加上纳粹将领的回忆和历史学家们的考证各执一词,相互矛盾之处颇多,所以,很多人至今仍认为,希特勒下达奇怪命令的原因是个难以解开的谜,要解开它,还需要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相关推荐:敦刻尔克大撤退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