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日本怎么向海外扩张的

时间:2018-03-01编辑:梓岚

日本的国策基准

日本军部法西斯独裁体制确立之后,日本向海外扩张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标志之一即是“国策基准”的制定。1936年8月7日,日本政府召开由首相广田弘毅主持的五相会议。所谓五相会议,就是有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和财政大臣五人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在军部提出的方案基础上,讨论通过了一个决定日本国策的纲领性文件“国策基准”。

“国策基准”是日本夺取亚太地区霸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日本南进的三条生命线

这是日本官方文件第一次反映出海军对“南进”的要求。日本过去多年的侵略政策都是以“北进”的大陆政策为主导,陆军是方针受益者和支持者。华盛顿体系建立后,日美矛盾日益突出,海军乘机鼓吹“南进”主张。1935年冬召开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后,日本国内更是掀起“南进论”的热潮。持“南进论”者扬言,日本有三条生命线,第一是中国东北,第二是“内南洋”即太平洋的委任统治地,第三是“外南洋”即荷属东印度、菲律宾等地。并说日本已握有前两条,现在应该夺取“外南洋”。

为保证对外侵略扩张的顺利实施,“国策基准”还规定了“扩充国防军备”的基本方针:陆军军备以能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海军以能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制海权为目标。对于军部操纵外交工作、改革行政、统一舆论、加强军国主义教育,以及“加速制定国防和产业所需重要资源、原料的自给自足计划”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狂妄野心在这一“国策基准”中充分显露出来。

日本的《帝国国防方针》

日本“国策基准”出台之前,军部还修订了《帝国国防方针》等有关军事作战的文件,对军事战略目标、扩军备战和军事作战方针等问题重新作了规定。首先,苏联和美国并列成为第一目标,中国和英国属地也被列入进攻计划;其次,规定在今后10年内大力扩充陆、海、空军,做到上述目标所要求的、足以征服东亚大陆及西太平洋的空前庞大的兵力。具体指标是:陆军常备师团为20个,战争初期所需兵力大体以50个师团为基干。海军对外作战部队,应配备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10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102艘、潜艇77艘。陆军航空兵力在战争初期要有140个中队,海军的常备基地航空兵为65个飞行队。

日本军费庞大

自1936年下半年开始,日本的扩军备战工作便根据这些文件的规定,“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首先是庞大的军事预算,1936~1937年度军费达103亿日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近46%。1936年仅为了入侵华北的军事需要就追加预算1780万,制造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重新装备野战炮兵部队。对军工生产的投资也大为增加,1936年达9.82亿日元,比1935年增加2.2亿左右,占1936年工业生产总投资的49.1%。1937年更增为22.39亿,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增长到61.7%。

这样一来,1936年和1937年,日本军队不仅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而且人员和武器也都增长迅猛。日本陆军常备编制从1931年的23万人,增长到1936年38万人,1937年的45万人。海军作战人员编制,1937年扩充1/4以上。1937年日本步兵师团装备的火炮数量超过了法国,几乎赶上英美,并且拥有一批新式火炮。飞机也从1931年的600架增为1936年的1500架。海军舰艇数量和海军基地建设也加紧扩充。1936年还计划建造世界最大的战舰。

日本勾结得意法西斯

日本在国内扩军备战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动作频频,主要是和德意志法西斯加紧勾结。早在1935年,希特勒就拉拢日本做侵略伙伴,1936年广田出任首相后,两国走得更近了。1936年春天,德日两国在东京、柏林同时举行谈判。德国法西斯外交代表和日本参谋本部人员都参加了谈判。

双方经过几个月的外交谈判,达成协议,于同年11月25日在柏林签订了《日德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有效期为5年。同时签订附加议定书。“协定”和“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加强有关共产国际的情报交流、协调反共手段、镇压各自国内为共产国际工作的人和抵制共产主义影响,以及要求第三国采取反共措施及参加本协定。

日德双方同时签订还有《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秘密附加协定》。它规定:签字国一方受到苏联的进攻或进攻的威胁时,另一方不采取足以减轻苏联负担的一切措施;不经缔约国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同苏联签订与本协定精神相违背的任何政治性条约。这是一个具有反苏军事条约性质的秘密协定。

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法西斯军部和官僚们欢欣鼓舞。著名的法西斯政客松冈洋右兴奋地说:“只有大和民族和日耳曼民族即德意志能同这一国际危险物(指共产国际)作斗争,日德两国应以殉情精神携手并进。”

日德两个法西斯国家是一丘之貉,它们同为最富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不论是侵略扩张还是反苏反共,两国都有相同的利益诉求。1936年日本陆军省发布的一份材料称:“国际上的冲突正在加剧,蕴藏着一触即发的危机。现在的国际形势好像有人要把它弄得和上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样子”,“纵观目前国际形势,一方面是维持现状国与打破现状国的对立,另一方面是标榜人民战线的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国家与盛倡国家主义的全体主义(即法西斯主义)。”“结局,战祸何时爆发,实不可测。”

为了应对世界大战再次迫近的局势,日本终于和德国走在了一起。日德《防共协定》的签订,意味着“东京—柏林轴心”的正式形成。有了西方伙伴的支持,日本在东方的侵略扩张更加肆无忌惮,亚洲上空的战争阴云更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