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丘吉尔为什么访问莫斯科

时间:2018-03-07编辑:梓岚

珍珠港事件后,英、美、苏三大国结成战时同盟。1941年7月,斯大林向新盟国首相丘吉尔致函,希望英国在欧洲开辟对德作战第二战场,使德军在两条战线作战。丘吉尔答称,目前在西欧登陆,“意味着流血与失败”。

1942年5月,苏联与美、英两国签署互相援助议定书和同盟条约。应苏方要求,美、英、苏三国公报宣布:“会谈中就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达成了圆满协议。”

公报发表,激起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1942年6月12日声称:“英苏友谊和合作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美国报纸也一致欢呼三国结盟,《纽约时报》6月12日评论道,这将“预示着力量均衡的一次根本变化,这对欧洲的未来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6月20日,莫斯科《真理报》宣称,条约是“投进敌人营垒里的一颗炸弹。”此时,苏联人已把胜利希望很大程度上寄托在1942年盟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上。

很快,最高苏维埃以盛大而隆重的形式批准英苏条约。莫洛托夫在会上对西方盟国动了真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将给希特勒军队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不久世人就能看到三大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合作的后果。”

8月12日,丘吉尔座机进入苏联领空。他的心里揣测不安。苏军正与德军在这一带激战,他要带给正与德军激战,对英国翘首以待的苏联人一个不幸的消息——1942年不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夏天,同盟国处于黑暗的深渊。英、美、苏三国各有各的难处。在东方,德国部队占领第一个苏联油田;曼施坦因奉命调动大炮和火箭炮朝列宁格勒挺进;而B集团军群正日夜围攻着斯大林格勒。

在西方,英、美两国军队也处处受挫。德军来到芬兰北部和英吉利海峡的岸边。隆美尔元帅在离亚历山大港80千米处,升起了纳粹党的旗帜。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制定了进军开罗的计划。日本海军仍活跃在太平洋。

大英帝国也正遭受一次灾难性的失败。坚守托布鲁克要塞的英军,出人意料地向隆美尔投降了。消息传来,丘吉尔督促罗斯福同意取消这一计划,代之以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

下午5点,丘吉尔座机安全抵达莫斯科中央机场。机场上挂着美、英、苏三国国旗。在莫洛托夫陪同下,丘吉尔检阅了仪仗队,乐队演奏三国国歌。

当晚丘吉尔和美国总统代表哈里曼应邀去见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客室,斯大林热情地说了一段问候的话,两位昔日宿敌、二战时的盟友坐到了一起。

会谈一开始,丘吉尔就开诚布公地说起此行目的:“我这次来是要向元帅阁下说明英、美两国政府的决定,在1942年我们两国军队无法在法国沿岸登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接着丘吉尔开始详细说明为什么采取这一决定的理由。

丘吉尔的话如晴天霹雳使斯大林脸上布满乌云,他怀疑狡猾的英国人正在推诿,让苏联人被希特勒削弱后再动手。斯大林激愤地说:“你们要是不愿冒险,就不能赢得战争。我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这样害怕德国人?”

丘吉尔不愧是外交谈判高手,为打破僵局,他拿出一幅地图,就“第二战场”问题作了一番发挥:“元帅阁下,我认为法国并不是进行第二战场的唯一地点。我和罗斯福总统已商订了另一项计划,那就是英美军队在北非发动攻势的‘火炬’计划。”

为说明“火炬”行动的重要性,丘吉尔在纸上画了一条鳄鱼,强调说:“大铁锤”风险太大,因为它打击的是希特勒这条鳄鱼坚硬的口鼻部,弄不好会被它一口吞了。而“火炬”是在这条鳄鱼柔软的下腹部燃烧,风险小威力却更大。

丘吉尔的话引起了斯大林的浓厚兴趣,他立刻思考起盟军在北非登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虽然在近期内这一行动无法减轻苏联战场的压力。两人越谈越投机。半夜,丘吉尔和哈里曼满意地离开克里姆林宫。

其实,丘吉尔并没有说服斯大林。英、美政府只是从本国利益出发,不愿为处于战火中的苏联“两肋插刀”,这对正在为生存而战的斯大林是当头一棒,他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

第二天,斯大林向丘吉尔和哈里曼特使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备忘录:“苏联统帅部是以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为前提来制定自己的夏秋军事行动计划的。英国政府的拒绝对苏联人民是一个精神打击,而且使红军在前线的态势复杂化。我和我的同事认为,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已经具备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几乎所有德军精锐部队都调到了东线。1942年不仅可能而且应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丘吉尔不由得为英、美政府争辩一番。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两巨头”还是以大局为重,握手言和。

16日晨,丘吉尔如释重负离开莫斯科。而斯大林却不得不咽下丘吉尔给他带来的苦果。大敌当前,他不能与盟国弄僵。一想到盟国在紧要关头竟然见死不救,只在北非战场上无关痛痒地摆摆样子,反而使希特勒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苏联,加重苏军压力,他的内心充满悲愤。

孤立无援的斯大林承受压力之大,痛苦之深可想而知。他明白眼下只有咬紧牙关,背水一战,顶住希特勒的进攻才是唯一的出路。斯大林清醒地意识到,在1942年的苏联战场上,打好打坏都是苏联自己的事,不能指望别人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