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02编辑:梓岚
成吉思汗在中世纪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帝国,其孙元世祖忽必烈承继大统后,继承并延续了祖先征战的传统,四处征伐拓展疆土,几乎无往而不胜,但是在对日本的两次渡海作战中却遭到了惨痛的失败,从而不得不打消了兼并这个蕞尔小国的想法。我们先看一下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的过程。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国书中,对这次遣使的目的讲得极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丽,举国来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将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图之”。被日本以书辞无理,不能接受,予以退回。此后几经出使,均被日本拒绝。
从至元十年(1273年)起,忽必烈开始着手部署征日战争。第二年,忽必烈第一次远征日本,他命忻都和洪茶丘,以900艘战船、1.5万名士兵开始了第一次远征日本。战争开始时对元军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十月,占领对马、壹歧两岛,继而进入肥前松蒲郡,日军不得不退守大宰府。可惜的是元军对日本本土地形不熟,夜晚只能在船上宿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天晚上,博多湾出现了罕见的台风暴雨。
日本群岛四面环海,除东北部沿海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所环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潮,气候形成较温和潮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在每年八、九、十月间,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博多湾恰好正位于台风的袭击区内。由于不熟悉地形,元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后,台风渐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无法相救。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下令冒雨撤军回国。此役,元军死亡兵卒达1.35万人。日本史书则称此役为“文永之役”。
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活动,称为“神风”。此后“神风”一词陪伴了日本人670多年,直到1945年。
自从蒙古军崛起于斡难河源以来,诸多战事鲜尝败迹,想不到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竟然败在小小的日本手里,忽必烈当下非常恼火,发誓一定要拿下日本,以解心头之恨。此后,忽必烈加快了对南宋的战争,一边再次派遣礼部侍郎桂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等给日本写信,要求日本投降,否则将诉诸武力,然而日本受到上次战事的鼓舞,根本不听蒙古人的话,反而处斩了大元派来的使者,并加宽了日本与元朝之间的海防线,这让忽必烈备受耻辱。1279年,元终于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大陆。忽必烈立即下令准备第二次攻打日本。
忽必烈第二次进攻日本是在1281年,忽必烈以日本斩杀元朝使臣为借口,集结了南宋新投降的军队10万人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一路是派大将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等统率南宋降军10万,从浙江定海起航渡海,另一路由忻都和洪茶丘率领蒙古、高丽和北方汉军4万人组成,从高丽渡海。
日本军队在箱崎、今津、志贺等地海岸构筑防御工事,对元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元军始终未能深入到日本本土。两个月后,历史又重演了,一场巨大台风又让希望撤退到海上的元军元气丧尽。这次东征又以元军大败而告终,北路军损失三分之一,南路军损失一半。
这样,忽必烈的两次东征日本都以失败而告终,战败的结果让他恼羞成怒,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准备再次征讨日本,但由于连年战争,国库亏空,财政吃紧,忽必烈不得不在1286年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
台风是忽必烈远征日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除了台风之外,忽必烈远征日本失利还有什么原因呢?
一是蒙古战船不适于航海作战。第一次征伐的战舰是高丽建造的,当时造船工业发达的中国江南及沿海地区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区仍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一方面,高丽对于造船很反感,认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这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忽必烈强压的任务实属难事。高丽人在半年时间建造900艘跨海战舰,质量可想而知了。第二次东征虽然有江南军队参加,当时江南的造船技术虽然能够适应跨海作战,但是10万人乘坐的战舰不但数量多,而且还要能够进行作战,南宋又是新降之国,民族仇恨尚未淡化,何谈为元出力?质量劣等的战舰一旦遇上台风,其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是元军统帅指挥失误和军队的厌战情绪。海战与陆战有着根本的不同,军队统帅洪茶丘、忻都等人本不习海战,继续采用陆战的方法,他们占领对马、壹歧、鹰岛等岛屿后,没有及时在上面安营扎寨,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反而在占领后又在夜间回到战船上,而且为防止战船在海上颠簸,竟然将大多数舰船连在一起,犯了兵家之大忌,所以当台风来袭时,他们张皇失措、无处可逃,被刮入大海者不计其数。
加上当时忽必烈连年发动战争,造成经济凋敝,尸横遍野,老百姓生活疾苦,而且元朝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契丹、女真、汉族等地位低下,饱受欺辱,因此民间反战情绪很高。元朝军队中,又组织混杂,既有蒙古人,又有被征服的契丹人、汉人,战斗中根本不可能团结一致,而且在发动对日本的战争中,忽必烈强令高丽国制造战船,提供粮食,引起了高丽人民的强烈不满,所造战船质量低下。远征军中蒙古、汉、高丽等各族将领统帅很难协调一致,各路军士也无心恋战,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并最终导致了两次远征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