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二战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死伤100多万人

时间:2016-11-10编辑:梓岚

5、莫斯科作为首都的政治意义……

统观全局,莫斯科是这场战役的重点也是焦点,所以职业军人一开始就认同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战争进行到7月16日,古德里安攻占了莫斯科西部门户斯摩棱斯克,尽管三路进军方案消弱了中路进攻莫斯科力量,但事到如今理所当然要进攻莫斯科了。然而希特勒却选择了乌克兰而不是莫斯科,至于其理由我在前边已评价过。勃劳希奇、哈尔德、古德里安的争取都没有用,他们屈从去执行元首的命令,我想此时最失落的不是勃劳希奇而是古德里安,作为闪击战的一代宗师,他很清醒自己正在出让战争的主动权。等到基辅会战结束时,时间已经到了9月26日,已经是俄国的秋天。

回头看看苏联方面的表现,就会明白德军失去了什么。7月10日之后,苏联人从初期的脑震荡中恢复过来,迅速改组了统帅部,新建各作战方向的指挥机构,改进了苏军作战部队的编制,改组后勤保障机构,国防委员会还加速后方建设,建立野战基地,调整陆海空交通网,修复和重建铁路……这些活动都是以莫斯科为中心舞台进行的。虽然前期部队遭受重创,苏联利用了德国目标游离的两个半月,新动员预备役530万人,这支强大的兵力是经过莫斯科配属到全国各个战场。当一个被打伤的对手已经在舔舐伤口弥补弱点的时候,事情本身就有些棘手了。

另外在长远战略上,苏联已经开始重建工业体系,从7月到11月,苏联工业进行了东部大迁移,先后从列宁格勒地区、乌克兰等地向东转运了150多万节车厢的物资装备,共有1523个大企业迁至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苏联已经转变了战略指导思想,他明白自己已经不可能短期内击败德国,因此彻底放弃战略进攻而转入战略防御,立足打一场后发制人的持久战,而前面的战略转变、军队改组、经济重建都服从于这一基本思想。拖下去、战争节奏放慢,就会对苏联有利,而对敌人的利是对自己的害,可以说德国的速决战是没有选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