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抗战初期日军战力强悍为什么到后来就不行了?

时间:2016-11-23编辑:梓岚

我们回到8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去。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被日军占领。那时日军似乎进入了无人之境,战斗力强悍。但是到了二战末期,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就出现了急剧下滑的情况,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日军战斗力下降如此之快呢?

一、日军部队的训练确实十分严格

训练部队也是要看国力的,如果国力不足,连子弹也必须节省使用。在这方面,日本可谓是财大气粗。日本训练军队是严格严格按照步兵操典进行的,新兵要进行五个月的集训。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新兵需要接受各方面的训练。一个优秀的射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按照规定,日军新兵在训练的5个月时间内,需要使用500发子弹。长期的射击训练足够培养出优秀的射手,在那些全是老兵组成的部队,日本军官要求士兵们在卡车上打移动靶。这一点在《亮剑》中也有所提及,李云龙告诉士兵们:“不要抬头,小鬼子的枪法可是挺准的。”除了射击训练之外,还有两项主要课程,那就是夜战和拼刺。日军十分擅长夜战偷袭,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就怕的就是日军在晚上偷袭。

至于拼刺训练,对于日军来说是必须的。日军的标准武器是三八大盖,这种步枪的射速不快,在靠近对手时,必须拼刺刀。不得不说,日军的训练很出色,但是武器很烂,与德军差得远。在拼刺战斗中,中国士兵一般不是日军的对手。这是真实的战况,不要自我陶醉和吹牛。这些士兵训练非常严格,军官们的教育也是很到位的,在开战之初,几乎所有的军官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些军官基本上都受过全面的课程教育,在指挥部队上都有自己的办法。认真地说,在开战的初期,日本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高。这也是抗战初期,为何打得那么艰难的原因。不过巨大的牺牲也是有价值的,日军的伤亡同样也不小。在现役部队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大量征召后备士兵。

二、日军战斗力是逐步下降的

日本执行的是全民兵役制度,所有年满17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成为后备士兵。日本的后备士兵分为四个模块,依次是预备役、后备役、 补充兵役、国民役。其中那些退役的士兵必须参加预备役,一旦国家有战事,还是要全部召回的。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现役部队全部投入战争还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日本又陆续组建了很多新部队。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就明显不如那些常备部队,想知道日军战斗力如何,就看日军的番号。从一到二十的师团属于常备部队,而之后的部队都是临时组建的部队。战争拖得时间越久,随着老兵的消耗,日军的战斗力越低。尤其是在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场以后,日本的摊子太大,日军部队根本就无力面面俱到。

到了1943年以后,各国军队明显发现日军的战斗力已经明显下降。长期的战争大量消耗了日军的精锐力量,日军部队中的新兵越来越多。有的部队甚至出现了10多岁的娃娃兵,这样的士兵只能从事警戒任务,根本上不了战场。而且由于战争长期没有希望,日本部队的士气也兵线下降,日军驻扎在南京的部队,曾经出现了集体叛逃情况。到了1945年年初,很多日军军官也认识到战争很难取胜,虽然上级一直传达胜利的消息,可是他们根据前线的变化也能发现一些端倪。军官的消耗也很严重,原本几年的课程太长了,那些速成班培养出了的军官是不足以指挥战斗的。对于日本高层来说,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唯一的指望就是争取更多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