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白山战役---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时间:2017-01-06编辑:梓岚

1620年11月8日,波西米亚的新教军队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战役中败北。三十年战争第一阶段宣告结束。这场战役也决定了捷克之后近300年的命运。

三十年战争直接由1619年8月18日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选举事件引发。

神圣罗马帝国皇位自从查理五世让给他的兄弟费迪南一世之后,一直在这个家族中传递。费迪南一世死后,由他的儿子马克西米连二世继位,马克西米连二世死后是他的两个儿子鲁道夫二世和马蒂亚斯先后继位。马蒂亚斯死时没有子嗣,哈布斯堡家族推出他的堂弟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及克罗地亚国王和波西米亚国王费迪南继承帝位。这位小费迪南的父亲是先帝马克西米连二世的弟弟查理,算得上马蒂亚斯最近的亲属,是一个极其顽固的天主教徒。

1617年他被指派为波希米亚国王,随后就引发波西米亚新教徒的骚乱,发生了第二次“丢出窗外”事件,此事一直未能平息。每个人都可以预料,一旦他上台,会改变马蒂亚斯一直推行的宗教和解政策,因此很多诸侯建议由其他人出任皇帝,以避免德意志陷入内战。其中呼声最大的是信仰新教的维特尔巴赫家族堂兄弟——普法尔茨选候腓特烈五世和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但是这两位自度力量不足,均宣布退出选举。

就在费迪南赢得选举之后没几天,从波西米亚王国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个国家拥有大量新教徒,他们认定波希米亚国王需要通过波西米亚议会选举得出,无论是皇帝指派还是七大选侯的选举都无法替代波西米亚议会的作用。于是,8月17日,就在七大选侯投票的前一天,波西米亚议会废黜了费迪南,另外选举普法尔茨选候腓特烈五世为波希米亚国王。当腓特烈接受了这个王位之后,新旧教派之间的矛盾如同酝酿已久的火山一般喷发了出来。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联盟迅速组织军队征讨波西米亚叛军。

皇帝倚仗的将军是一个比利时人——梯里伯爵让·茨尔克拉斯,这是一位经历过八十年战争和土耳其战争的老将。他带领训练有素的帝国军队和天主教联盟军队杀气腾腾地进军布拉格。波西米亚国王腓特烈是尼德兰荷兰革命领袖“沉默者”威廉的外孙,此时只有24岁,并无多少军事经验。他此前还希望得到老丈人——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的支援,不过英格兰国王显然无力也无心插手中欧事务。此外新教联盟出于担心害怕也不愿意支持波希米亚国王。缺兵少将的腓特烈屡战屡败,很快就退到布拉格城。11月8日,两军在布拉格城外的比拉·胡拉山(白山)下对峙。此时梯里伯爵的军队大约有25000人,而波西米亚军队只有15000人,但是背靠白山,拥有一定地利。

战斗打响后不久,帝国军队就突破了波西米亚人的两翼,随后用一阵骑兵冲锋将他们击败。波西米亚人损失高达三分之一。

腓特烈仓皇出逃到舅舅——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执政莫里斯那里避难,他的普法尔茨领地随后被帝国军队攻占,这位昙花一现的国王(被称为“冬天国王”Winter King,的确含意隽永)再也没有回到布拉格。

不过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战争终究以皇帝的失败而告终。腓特烈的儿子卡尔一世·路德维希战后重新获得了普法尔茨选候的爵位和领地。腓特烈的女儿索菲亚嫁给了布伦瑞克-吕贝克选候奥古斯图斯,这个爵位后来被改名为“汉诺威选候”,索菲亚的儿子、汉诺威选候乔治一世后来成为英格兰国王,建立了英格兰汉诺威王朝。

所以,笑得早的人不一定能笑到最后。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普法尔茨选候。这个贵族头衔是由中世纪的“莱茵行宫伯爵(County Palatine of the Rhine)”(又有人音译为”巴拉丁伯爵“)发展而来,其封地在德意志西南与法国交界的地方,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国洛林、阿尔萨斯的一部分和德国莱茵兰-巴拉丁州全境。根据1356年的金玺诏书,莱茵行宫伯爵成为七大选候之一,由此被称为”莱茵行宫选候“,按英语发音为巴拉丁选候(Electoral Palatinate),按德语发音为普法尔茨选候(Kurpfa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