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歼轰7简介歼轰7装备性能和研发历程

时间:2018-12-11编辑:梓岚

歼轰7什么时候开始研发的?歼轰7武器装备和性能怎么样?歼轰7服役了多久了?

歼轰7简介

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计研制的第一种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由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号:172厂)与航空603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主要用于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进行超音速飞行。

歼轰-7于1973年开始研发,至1988年首次试飞成功。1998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该机首次公开亮相。随后该机主要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

歼轰-7A在歼轰-7的基础上,对气动外形略做改进,采用新材料和装备新雷达和航电系统,作战效能有了大幅提升。歼轰-7A同步装备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

歼轰7简介歼轰7装备性能和研发历程

歼轰7研发背景

1974年初,中国海军在西沙海战中取得了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的战绩,但也暴露出缺乏航空兵空中支援的问题。中国当时装备的歼击机基本没有对海攻击能力,轰-5航程较短,又过于老旧不堪重任。在1975年的中国军备发展会议上,海军强烈要求第三机械工业部(即航空工业部,简称:三机部),研制一种中程轰炸机以满足未来的作战需求。

同时空军的轰-5、轰-6速度太慢,无法适应现代高强度作战的要求,而超音速的强-5航程又太短(仅1500千米),且载弹量只有2000千克。因此空军也迫切希望拥有兼具战斗机和轰炸机性能的新型飞机。

国防科工委根据海空军的要求,确定关于新型歼击轰炸机的战术技术要求,随即要求三机部用一个机型,装备同种类武器和机载设备,分别满足海空军的需求。在计划中,海、空军的新歼轰除了作战使用的武器和配备不同外,技术性能基本一致。

虽然中国空军主要作战任务是以国土防空为主,考虑到对地、海面战场的支援,空军对地攻击能力也比较重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先后从前苏联引进的图-16(TU-16,中国仿制型号轰-6)、伊尔-28(IL-28,中国仿制型号轰-5)轰炸机,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代对地支援作战飞机。但随着防空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防空导弹的出现,让这些飞机的作战效能迅速下降。

歼轰7简介歼轰7装备性能和研发历程

鉴于美国的F-111和前苏联的苏-24,利用其较为完善的航空电子系统实施低空超声速突防,显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中国明确了新型歼击轰炸机的研制思路,并决定先研制海军急需的低空突防型战机,然后再研制空军型低空突防战机。

歼轰7研发历程

1973年初,中国国防科委航空研究院(六院)指示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即603所)开展超音速战术轰炸机的预研工作。1973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航空发展规划筹备会指出:根据中国当时情况,决定搞一个轰-5或轰-5和强-5共同的后继机,以加强空中攻击力量。

1976年11月,国防工办召集空军、海军、三机部、六院在北京听又取了603所对轰-7飞机战术技术要求的论证和方案汇报,并明确指出用一个机种,通过设备调整,同时满足空、海军的要求。

到1983年初,603所先后完成了歼轰-7结构,强度和系统原理性实验,同时转入全面详细设计阶段。同时与歼轰-7相配套的新一代“鹰击-8”(YJ8)空舰导弹的预研工作也正式开始。同年5月,国家拨专款更新603所的生产制造设备,以确保飞机的正常生产研制进度。603所在没有原准机可供参照的情况下,提出了标准设计“20年不落后”的口号,主要负责人为陈一坚。

1985年歼轰-7项目面临下马,1986年再度恢复。

歼轰7简介歼轰7装备性能和研发历程

1987年试制批共试制了6架原型机,其中1架用于静力试验。歼轰-7首架原型机于1988年8月出厂,1988年12月14日成功首飞,1989年11月17日首次超音速飞行。歼轰-7共制造了五架试验样机。其中082号于1994年坠毁,085号于1996年8月12日坠毁。第一批量产型于1994年出厂,装备了海军航空兵第6师16团。

预生产一批20架歼轰-7,交付中国海军使用,其中最初几架飞机于1994年出厂,各有5个武器挂点。随后开始生产第一批35架量产型歼轰-7,装备到东海舰队海航6师16团(上海)。

1998年歼轰-7飞机设计定型。中国制造了各型歼轰-7共计250架。歼轰-7“飞豹”的研制,历时18年,总计花费了10亿元人民币。

歼轰7武器装备

歼轰-7首次在中国国产作战飞机上采用数据总线为核心的作战系统。

主要由多功能雷达、空舰导弹火控、平显、大气数据系统、机载计算机系统总线、惯性/GPS导航系统和控制增稳飞控系统组成。可以多种攻击方式对地、海攻击。据悉,“飞豹”雷达搜索范围为150千米,射控雷达范围为100千米。该机采用了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成品,采用最新的设计规范,在国内最早使用了数据总线与数字技术进行各系统的综合。

计算机系统包括六台数字计算机,以HB6096(ARINC429)规范串行数据传输。总线采用广播通信方式,4个发送器,每个配置一条总线。4个发送器分别为大气数据计算机、惯导/GPS组合计算机、导弹火控系统、平显火控系统计算机服务。

歼轰7简介歼轰7装备性能和研发历程

歼轰7性能

歼轰-7飞机由于设计较早,虽然有较好的对地攻击性能,但空战自卫能力较弱。

歼轰-7A与国外类似的战斗轰炸机如狂风相比,其航程、载弹量、作战半径基本接近于后者,不过歼轰-7A的涡扇-9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比狂风的RB199-34R发动机的水平要低,另外在航空电子系统及相关吊舱的技术成熟程度可能也要逊于后者,并且歼轰-7A还没有类似狂风战斗轰炸机配备的风暴阴影这样的隐身防区外攻击系统,因此这些都是歼轰-7A未来发展的方向。

歼轰7其他型号

歼轰-7A

1992年预批量生产型歼轰-7装备部队服役后,便不断参加包括台海演习在内的沿海演习。研制单位在广泛征求部队使用意见的基础上于1995年着手进行改进型——即歼轰-7A的设计工作。

歼轰-7A(空军型)是歼轰-7的改进型。该机由603所设计、西飞公司生产。歼轰-7A于1997年立项研制,2005年装备空军部队。

歼轰7简介歼轰7装备性能和研发历程

歼轰-7B

一种新型号“飞豹”试飞图片出现于网络上,该机被认为是歼轰-7B,从机身三位数机号判断,至少有两架歼轰-7B正在进行试飞。

从外形看,歼轰-7B的气动结构设计与歼轰7A几乎相同,战机尺寸也没有变化,原型机机头部分仍然未喷正式涂装,大致外形也没有发生变化。

2013年12月,正在进行试验的“飞豹”战斗机外表呈现黄绿色,改进后歼轰-7B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

关于飞豹战机歼轰7的相关资料就介绍到这里,相关文章请查看本文标签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