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南水北调4周年南水北调历史简介南水北调有什么意义?

时间:2018-12-12编辑:文二

南水北调4周年:南水北调历史是怎样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怎样规划的?南水北调有什么意义?小编这就为你介绍:

南水北调4周年

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东中线工程已全面通水四周年。截至2018年12月12日,累计调水222亿立方米,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南水北调4周年南水北调历史简介南水北调有什么意义?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郊的滹沱河畔,水流充沛,水质清澈,两岸草木茂盛。很难想象,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这里已经干涸多年。“没有治理前,这里就是大沙坑,车一过就尘土飞扬,特别脏。”滹沱河沿岸居民石晓旭感慨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河道续上了水,两岸的环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以来,通过采取限制地下水开采、直接补水、置换挤占的环境用水等措施,不少干涸的河流重现生机。”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介绍说,中线一期工程连续两年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向受水区30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已累计补水8.65亿立方米,河湖水量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河道复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良性循环关系逐步恢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趋势有效遏制。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稳定;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试点补水河段的地下水回升平均都在0.5米以上,其中,滹沱河饶阳县西草芦地下水观测水位回升最大,达5.43米。

如今,随着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供水保证程度大幅提升,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鲁地区40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黄淮海平原地区超过1亿人直接受益。中线工程总受益人口5300余万人,东线工程总受益人口6600余万人,其中山东胶东半岛实现南水全覆盖。

针对南水北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袁其田表示,水利部将着眼解决新时期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三大水安全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南水北调简介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一、南水北调的历史规划

1、工程构想

自1954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4周年南水北调历史简介南水北调有什么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2、总体规划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3、东线规划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4、中线规划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5、西线规划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南水北调的意义

1、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4周年南水北调历史简介南水北调有什么意义?

2、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3、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以上关于南水北调4周年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