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11编辑:文二
商用量子计算机发布
据美国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网站10日消息称,在2019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最新发布了一款名为“IBM Q系统1”的量子计算机,这是一款据称可“商用”的量子计算机的模型。
IBM此次发布的这款设备,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专为科学和商业用途而设计的、全集成通用量子计算系统”。其位于2米多高的玻璃盒子内,外形如同吊灯。
据IBM介绍,该模型可以操纵20个量子比特,尽管量子比特的数量不及此前曾公布于世的一些系统,但这一款却拥有“前任”们所没有的特性,包括它专为稳定性而设计、结构非常紧凑等,因此它的实用性也大幅提高。
IBM认为这是一款可“商用”的量子计算机。IBM研究院院长阿尔温德·克里什纳说,它是迈向量子计算商用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该系统有望让量子计算跨过实验室的“高墙”,实现服务于商业和科研界的目标。
目前IBM所展示出的,仅是这款量子计算机的模型,装配冷却系统的全套设备仍然放在实验室里,体积和一间屋子相当。而同时也有观点认为,该量子计算机仍然是一种实验设备,或者说仍属于原型机,因为它目前还无法用于办公和替代传统计算机完成通用性任务。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量子技术教授温菲尔德·汉辛格认为,该设备更像是前进路上的一块基石,而非真正实用型量子计算机,“还不能把它想象成可以解决量子计算中所有已知问题的计算机。但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原型机,其允许人们测试并进一步开发在将来大有用处的编程”。
量子计算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天文与物理学院金贤敏教授对记者说:“尽管这款‘商用’量子计算机在绝对计算能力上并没有超过现有超级计算机,但作为一款紧凑型系统,其对科研界大有裨益,使更多科学家可以很方便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此外,产业界也可借助它开展与应用对接的探索,激发新量子算法的诞生和应用,并为量子计算机将来的产业化应用做好准备。”
全球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发布,量子计算机是什么?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历史是怎样的?量子计算机有哪些作用和功能?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量子计算机简介
量子计算机(quantum computer)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
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研究可逆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中的能耗问题。
2019年1月10日,全球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发布。
一、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历史
量子计算机,早先由理查德·费曼提出,一开始是从物理现象的模拟而来的。可他发现当模拟量子现象时,因为庞大的希尔伯特空间使资料量也变得庞大,一个完好的模拟所需的运算时间变得相当可观,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天文数字。
理查德·费曼当时就想到,如果用量子系统构成的计算机来模拟量子现象,则运算时间可大幅度减少。量子计算机的概念从此诞生。
量子计算机,或推而广之——量子资讯科学,在1980年代多处于理论推导等纸上谈兵状态。一直到1994年彼得·秀尔(Peter Shor)提出量子质因子分解算法后,因其对通行于银行及网络等处的RSA加密算法破解而构成威胁后,量子计算机变成了热门的话题。
除了理论之外,也有不少学者着力于利用各种量子系统来实现量子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人们发现能耗会导致计算机中的芯片发热,极大地影响了芯片的集成度,从而限制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研究发现,能耗来源于计算过程中的不可逆操作。那么,是否计算过程必须要用不可逆操作才能完成呢?问题的答案是:所有经典计算机都可以找到一种对应的可逆计算机,而且不影响运算能力。既然计算机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改造为可逆操作,那么在量子力学中,它就可以用一个幺正变换来表示。
早期量子计算机,实际上是用量子力学语言描述的经典计算机,并没有用到量子力学的本质特性,如量子态的叠加性和相干性。在经典计算机中,基本信息单位为比特,运算对象是各种比特序列。
与此类似,在量子计算机中,基本信息单位是量子比特,运算对象是量子比特序列。所不同的是,量子比特序列不但可以处于各种正交态的叠加态上,而且还可以处于纠缠态上。这些特殊的量子态,不仅提供了量子并行计算的可能,而且还将带来许多奇妙的性质。
与经典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可以做任意的幺正变换,在得到输出态后,进行测量得出计算结果。因此,量子计算对经典计算作了极大的扩充,在数学形式上,经典计算可看作是一类特殊的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机对每一个叠加分量进行变换,所有这些变换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幅叠加起来,给出结果,这种计算称作量子并行计算。除了进行并行计算外,量子计算机的另一重要用途是模拟量子系统,这项工作是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
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专家彼得·秀尔(Peter Shor)证明量子计算机能完成对数运算,而且速度远胜传统计算机。这是因为量子不像半导体只能记录0与1,可以同时表示多种状态。
如果把半导体计算机比成单一乐器,量子计算机就像交响乐团,一次运算可以处理多种不同状况,因此,一个40位元的量子计算机,就能解开1024位元的电子计算机花上数十年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史蒂芬·威斯纳在1969年最早提出“基于量子力学的计算设备”。而关于“基于量子力学的信息处理”的最早文章则是由亚历山大·豪勒夫(1973)、帕帕拉维斯基(1975)、罗马·印戈登(1976)和尤里·马尼(1980)年发表。
史蒂芬·威斯纳的文章发表于1983年。1980年代一系列的研究使得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变得丰富起来。1982年,理查德·费曼在一个著名的演讲中提出利用量子体系实现通用计算的想法。紧接着1985年大卫·杜斯提出了量子图灵机模型。
人们研究量子计算机最初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探索通用计算机的计算极限。当使用计算机模拟量子现象时,因为庞大的希尔伯特空间而数据量也变得庞大。一个完好的模拟所需的运算时间则变得相当可观,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天文数字。
理查德·费曼当时就想到如果用量子系统所构成的计算机来模拟量子现象则运算时间可大幅度减少,从而量子计算机的概念诞生。
二、量子计算机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但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如何实现量子计算,方案并不少,问题是在实验上实现对微观量子态的操纵确实太困难了。
已经提出的方案主要利用了原子和光腔相互作用、冷阱束缚离子、电子或核自旋共振、量子点操纵、超导量子干涉等。还很难说哪一种方案更有前景,只是量子点方案和超导约瑟夫森结方案更适合集成化和小型化。
将来也许现有的方案都派不上用场,最后脱颖而出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而这种新设计又是以某种新材料为基础,就像半导体材料对于电子计算机一样。研究量子计算机的目的不是要用它来取代现有的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使计算的概念焕然一新,这是量子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如光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等的不同之处。量子计算机的作用远不止是解决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量子计算机的实际运用
1、D-Wave 量子计算机-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在2007年,加拿大计算机公司D-Wave展示了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Orion(猎户座)”,它利用了量子退火效应来实现量子计算。
该公司此后在2011年推出具有128个量子位的D-Wave One型量子计算机并在2013年宣称NASA与谷歌公司共同预定了一台具有512个量子位的D-Wave Two量子计算机。
2、NSA加密破解计划
2014年1月3日,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正在研发一款用于破解加密技术的量子计算机,希望破解几乎所有类型的加密技术。投入巨资 投入4.8亿进行“渗透硬目标”
3、首台编程通用量子计算机
2009年11月15日,世界首台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机正式在美国诞生。不过根据初步的测试程序显示,该计算机还存在部分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善。科学家们认为,可编程量子计算机距离实际应用已为期不远。
4、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首次实现
2013年5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格哈德·瑞普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成功地实现了用单原子存储量子信息——将单个光子的量子状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经过180微秒后将其读出。最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学家设计出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并让其远距离联网构建“量子网络”。
5、首次实现线性方程组量子算法
2013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团队的陆朝阳、刘乃乐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用量子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验。该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6、金刚石建成世界上首台量子计算机
2015年12月,以杜教授为首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小组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使用相应的方式退出体系结构。比起普通二进制计算机,这一系统使得能够进行更为大量的计算。
通常,这种系统都需要带有气候检测的特别装备实验室,而这一新模型却能够在普通的房屋内也能够安全存放。其量子计算能够在普通室温的条件下工作,这是借助于金刚石中少量的氮来完成的。
7、2019年1月10月,IBM发布全球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