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05编辑:历史狂流
西藏人豪放,能歌善舞,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他们号称“能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能跳舞”。
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还有众多的民族节日,充分体现了藏族这一天性。每逢节假日,不论什么年龄,也不分什么场合,他们都是张口就唱,抬腿就跳。
西藏的歌声是动听的,犹如天籁之音,感人肺腑。高音处如珠穆朗玛峰,低音处则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西藏的舞蹈是最美的,宽衣长袖,飘若天仙,盛装登场,雍容华贵,珠光宝气,十分耀眼。无论是迎宾的牦牛舞,还是节日盛会的圆圈舞一一“锅庄”,以及常见的大型团体舞一“谐饮”,都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藏族人的豪迈之情。
西藏人总是边干活边唱歌,甚至以舞蹈动作相配合。歌唱使劳动具有节奏,动作轻松舒展,并且减轻疲劳,使工作不致过分单调。他们成群结队地唱着歌施肥,唱着歌耕地,唱着歌拗草、收割、打场。而长年生活在高山草原的牧人,放牧有牧歌,剪毛有剪毛歌,驮盐有驮盐歌,接羔育幼、拴牛牧羊,都有其独特的歌曲。
西藏人还喜欢对歌。藏语叫“次加”,意为“歌的争斗”。这种娱乐形式在西藏城乡非常普遍,男女老幼无一例外地都乐意参加;无论在劳动、休息或集会时,随时随地都能热烈地对唱。
走路的时候,前一拨和后一拨对;过节的时候,这个村与那个村对,男人们和女人们对。过去西藏邮电事业很不发达,藏族人很少有人能书写情书,情歌对唱是他们谈恋爱的重要方式,许多青年男女通过情歌往复最后组成家庭。
西藏人饮酒时唱酒歌。喝酒要有酒歌相伴在平日应酬上,往往主人家有一两位妇女,一人斟酒,一人唱饮酒歌。酒歌唱过,客人仍不饮酒,或者没有按藏族规矩,先喝三口,再干一杯,便被认为是无理。
有一首山南酒歌讲饮酒的规矩:美酒不要催快喝快喝,饮酒跟毛驴饮水不一样;酒歌不能催快唱快唱,唱歌跟比赛射箭不一样;舞蹈不要催快跳快跳,跳舞跟铁匠打铁不一样……。
藏北草原每逢新年佳节、结婚喜庆,特别是一年一度的草原赛马盛会,牧人们都要燃起篝火,夜以继日地跳牧区锅庄,与昌都锅庄相比,曲调更为深沉,舞步更为粗矿,男子动作激烈奔放,铿锵有力,俯仰翻转,令人眼花缭乱;而女子动作小而含蓄,有时腰肢随着歌的旋律轻轻摆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在牧区,经常举行有趣的篝火晚会,人们通宵达旦,跳呀唱呀,没有个完。在城镇,只要天气稍为暖和,人们便举家而出,到林卡里边喝青稞酒,边跳起民间舞蹈,从早到晚,尽兴而归。
在西藏“歌舞”不完全是舞台上表演的概念,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西藏确实是“歌舞的海洋”,可以说西藏“家家有舞,人人能跳”。
他们的舞蹈并不复杂,就是那几个基本动作,然而跳动起来动作夸张,体能达到的指数是很难完成这看顾似简单的舞姿的,即便体力十足,也难达到藏人舞蹈的境界。
外地人对西藏人的印象,大概都是从他们的歌舞中获得的。西藏人这一特点类似于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概括的“酒神精神”。
歌是欢歌,高亢嘹亮;舞是群舞,通宵达旦。而传统藏戏总以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大团圆来结局。即便是在灾区的受灾现场、危难时刻,例如人们在抢修水坝或清除雪障时,也不妨碍他们热情欢乐地歌唱。
有位西藏音乐家几十年间搜集了数以千百计的西藏民歌,总结道:不见一首悲歌。一个没有悲歌的民族,不是无悲无苦,是不以为悲,不以为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