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时间:2016-10-11编辑:历史狂流

修为涵养到家的得道之人,碰到麻烦事总能平静面对,化麻烦为无形。这样的人往往受众人的崇拜拜,然而这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的朋友来说,都难免会担心和苦恼,尤其是在事态到了迫在眉睫,可又束手无策之时。

从某些朋友的角度看来,人生就是一场赌博,也是一次冒险,总觉得身边危机四伏,每天都有风险,睡觉担心早上起不来了,过马路又担心有开飞车的,总是窥视他人的眼神害怕自己颜值不被认可。其实像这样的想法都是想太多,带来的苦恼。而另外一批朋友则会觉得,生活就是一种享受,享受每天的快乐,享受每天的人情世故,甚至是享受煎熬,心中清楚的明了,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没有好的外在环境,那么就在自己的内心打造一片“静土”。

翻开漫长而陈旧的历史的画卷,真想穿越到每一个时代,领略一下各位当代英雄的风骚。现在我想说的是在三国鼎立的魏蜀吴时代。说到这里眼前不由掠过了那烽烟四起横尸遍野的战场。看到了曹操独霸天下的雄才壮志和“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的霸道气质,还看到了刘备匡扶汉室的坚定决心和他的仁义之心,也看到了东吴周瑜出众的才华和令人惋惜的结局......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既然是说三国,那么有一位就不得不提起,那就是“足智多谋,虚怀若谷,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先生。他的个人功绩历史可鉴,他沉稳谨慎,他喜欢步步为营。心境更是静出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世人皆知他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功夫。在他身上看不到“浮躁”的影子。即使是当事态到了他人看来都无力回天的境地,他任然可以气定神闲的处理,转危为安。当司马懿带领15万大军兵临城下之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其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琴声中透着自信,从容而淡定,纵有千军万马之势。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不容置疑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成功的。玩的就是高风险,事后司马懿除了会后悔错过良机外,对于诸葛亮的高情商也绝对会双击评论666的。我时常感觉自己容易浮躁,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写下此文,提醒自己要多自我反省,一定不要浮躁。因为只有静下来的时候,才有理性的思维,遇到麻烦,只求解决方案,不要为了麻烦本身去浮躁不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