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韩国高考制度

时间:2018-01-10编辑:历史狂流

韩国高考又称“大学修业能力考试”,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5门科目。韩国高考在每年11月的中旬举行,每年都有数十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录取率只有50%。

在韩国,高考常考中国古代名著,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可见韩国是多么偏爱我国文化。

在韩国,每年11月中旬的大学统一考试后,高三考生将面临更加残酷的论述考试。

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几家名校于第二年1月初进行各自出题的论述考试。这一考试着重衡量考生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因出题范围广、分析难度大而令很多考生倍感头疼。

有意思的是,在韩国十八所大学从2000年到2006年的论述考试题目中,中国古代思想名著《庄子》的出现频率竟达到九次之多,而孔子的《论语》是五次,《孟子》是四次,逐渐成为考生们每年必须逾越的一座“大山”。

从中不难看出,出题者对中国古典思想名著的“偏爱”,而这些名著的深远现实意义正是它们屡次被选中的根本原因

《庄子》从身边的琐事、小事入手,但其思想超越了现实世界,让人们思考和想象更新、更广阔的世界,这对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这些古文一般都以提示文章的形式出现。论述考试通常都从几篇经典文章里选出一些段落,让考生从中寻找共同的主题、内容,再结合现实生活,写作文章。

韩国人经常说中韩都同属“儒教文化圈”。

韩国成均馆大学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它凭借大规模和完整性成为韩国儒学界的一大盛事,甚至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很多外国人,都前来参观和观摩。

韩国各地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学堂、乡校遗迹,是过去专门培养儒生、秀才的摇篮。

韩国人也爱引用中国古典名句。比如,欢迎词上爱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初来乍到爱用“百闻不如一见”;教育儿女爱用“温故知新”。

有些成语更是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有一年韩国人对政界频频换人现象总结成“兔死狗烹”;而一些人成为政治替罪羊的时候,人们还用“挥泪斩马谡”来形容。

推荐阅读:

朝鲜韩国奇闻异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