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9编辑:历史狂流
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壮举之一,在长征途中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这样的故事。
今年7月,当随着广东省“重走长征路”联合采访团踏上征途,这已是广州日报20年来,第三次派出记者重走长征路了。
踏上长征路前,我对长征的理解想来太过肤浅,无非是那些光芒万丈的伟大胜利,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但当我的双脚扎进泥泞的小道中,我才慢慢发现,光芒背后的艰辛,远不止于此。走上这段路,我才了解有这么一群红军,他们或因伤或因残而离开队伍,他们没能走完全程,无法体会到胜利会师时的喜悦,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失散红军。他们留在受伤的当地,却始终保持着红军的作风,那不散的军魂昭示着他们的身份。
在广西,在湘江战役中受伤的曾宪文已经离世30多年,那些他从未忘记过的红军歌曲,通过他儿子曾庆平的口,一字不落地唱了出来。我清晰地记着,采访的那天是七月炎热的下午,这位失散红军的后人,戴着草帽,背着双手,唱歌时格外认真,唱到最后,还意犹未尽地解释,“苏维埃的红旗插满全中国,意思就是解放全中国。”一边解释,他一边用力挥动手臂,像在诉说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个画面,始终留在我的脑海里。
曾宪文,在村民眼中,几十年来,不过是个普通的流浪篾匠。对于自己身上背负的惨烈过往,老人几乎从来没有向外人诉说。他没有说,他来自一支英勇善战、屡建功勋的部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他没有说,这支红军强渡湘江中的后卫部队,为了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渡江,4300余人的红三十四师陷入敌军重重包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也没有说,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在担架上从伤口掏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而他的团长、后来的新中国开国中将韩伟,在跳崖后被村民救起,成为红三十四师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如今,陈树湘烈士墓矗立在湖南道县的潇水河畔。
纪念碑上的题字,则是按照韩伟将军生前意愿书写:“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一路上, 像曾宪文这样的普通红军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远离故乡, 告别亲人,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 永远地留在异乡, 远古千秋。我知道, 作为记者, 我要记住, 而作为一个年轻人, 我要记得。长征精神,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