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6编辑:历史狂流
在记者们的重要节日,中国旅游报、人民网、潇湘晨报、长沙晚报、凤凰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十余家重量级媒体记者竟然全都顶着寒风冒着雨来到宁乡,宁乡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原来,11月13日-15日,2016年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暨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将在宁乡隆重举行。为了迎接此次盛会,更好地了解宁乡红色文化,昨天记者们齐聚宁乡,在宁乡县旅游局带领下,一起“重走1917青年毛泽东游学路”,考察沿线红色旅游景点,挖掘宁乡红色旅游文化。
“重走1917青年毛泽东游学路”是宁乡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1917年暑期,青年毛泽东与当时在楚怡小学教书的“学长”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途经宁乡石仑关、香山、迴龙山、云山书院等地到达沩山密印寺。
石仑关,是1917青年毛泽东宁乡游学的起点,据说当年毛泽东曾在此买了一把油纸伞。现在这里正在紧张筹备一场恰同学少年的主题活动,将高度还原民国时期的室内和街头布景,带你进入到1917年那个极具特色的年代,真实感受当年毛泽东在此体验到的风土人情。
宁乡横市镇水云山下的云山书院,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原最高法院院长谢觉哉,宁乡革命先驱姜梦周、王凌波曾先后在此任教,让这里一度成为宁乡新文化运动中心。书院先后有52名优秀青年被选送到黄埔军校,其中七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献身。1917年青年毛泽东游学途中曾在此住宿一晚,对云山书院赞叹不已!
<云山书院周院长向记者们介绍书院历史>
在革命先辈谢觉哉和何叔衡的故乡沙田乡,一座古朴的廊桥引起记者们的强烈兴趣。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会龙桥,今日叫做惠同廊桥。毛泽东曾于1914年、1917年、1927年先后三次来到此桥。1917年毛泽东与萧子升、何叔衡三人同游惠同廊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这里留下“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美言。
在游学路终点密印寺,毛泽东曾在此留宿了两个晚上,留下了许多故事,至今“毛泽东惊天一指认金佛,大和尚执意邀毛谈佛经”等故事仍然在当地广为流传!正是在密印寺与方丈谈经论道,让毛泽东顿悟出“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革命真理。
1956年,毛泽东在长沙专列上召开会议时,接见了时任宁乡县县委书记张鹤亭,对张鹤亭书记回忆到“沩山那里很好,是个好地方,有个千年古寺,还是沩仰宗的祖庭,我游学的时候到过那里,我认为非常的难得,你可以将它好好保护起来。”张鹤亭书记请求他留下墨宝,在1956年12月,毛主席给张鹤亭书记的来信中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短短一天的考察结束,宁乡的红色文化,给记者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宁乡不仅有国家5A景区少奇故里花明楼等经典的红色旅游景区,更有一大批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景点和故事有待发掘,宁乡发展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的分数怎么定才合适
下一篇:世界上售价最昂贵的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