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4编辑:琳迦
卢浮宫的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被镶在墙壁内,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
《蒙娜丽莎》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但它的神秘面纱始终未曾被世人揭开:人物的身份、画作的委托、绘制的时间,甚至在何种情形下成为了法国王室的藏品,其中细节至今未有明证。对画中人物身份最具可信度的猜测:佛罗伦萨的纺织品商人戴尔•乔孔多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而她神秘的微笑,也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有标志感的表情。
不过在20世纪初,《蒙娜丽莎》这位面带神秘微笑的女人只被看作卢浮宫四方沙龙展厅内众多文艺复兴画作之一,一般大众对这幅画并不熟悉。尺幅不大的《蒙娜丽莎》(77 x 53cm)与两旁同时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相比,实在不够引人注目,仅仅是卢浮宫众多最具标志性的藏品之一,只有少数艺术界人士认识她。
如今的《蒙娜丽莎》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是全世界人民都知晓的杰作,甚至成为了大多数人来卢浮宫的理由,绝对的打卡圣地。即便临近闭馆,《蒙娜丽莎》周围也被一层层自拍杆围得水泄不通。而就在旁边不远的地方,同样出自达•芬奇之手的另一幅杰作《岩间圣母》则显得门前冷落鞍马稀。
其实,让《蒙娜丽莎》从一众精品中脱颖而出,稳站卢浮宫C位,这要归功它曾经历的一起离奇的盗窃案。
那么问题来了,偷《蒙娜丽莎》一共需要几步?
答案:分三步
1911年8月22日,法国画家路易•贝鲁如同往常一样来到卢浮宫的四方大厅,支起画架准备临摹《蒙娜丽莎》的时候,发现墙上只有四颗铁钉留在那里。他找到警卫汇报情况,可警卫以为是哪个摄影师拍完照,忘记把画送回原处,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转眼到了中午,《蒙娜丽莎》还是踪迹全无,贝鲁反复催问之下,警卫去问摄影师,可摄影师说压根儿就没见过这幅画。所有人努力在馆内寻找蛛丝马迹,希望是哪个粗心的工作人员带走了画,可最后在检修楼梯下发现了空空如也的画框。这说明《蒙娜丽莎》被盗,这下就只能报警了。
卢浮宫当然不希望这件不光彩的失窃案被传扬出去,但此时恰逢西方新闻管制放松,众多新型小报占领市场,新闻界趁机起哄八卦,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把《蒙娜丽莎》失窃的消息,传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有报纸嘲讽保安,“为了保护珍贵的藏品,请您叫醒正在睡觉的警卫。”也有人质问当局,下一次会不会轮到埃菲尔塔被偷?更多的是对于嫌犯的种种捕风捉影的揣测:美国富豪摩根雇人偷盗;德国人暗下黑手;意大利黑手党或与此有关;美籍德裔大盗亚当•沃斯难脱干系……
《蒙娜丽莎》失窃的报道成为了世界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从巴黎到纽约,从伦敦到柏林,一件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有如此规模的宣传,绝对是史上首次。一件偶像级作品就此飞升,C位出道,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神”。一些报社为了博眼球,试图用自己的方法找出小偷。他们相继登出寻找《蒙娜丽莎》的悬赏令,最高悬赏金额一度达到50000法郎!
媒体们陷入想象的狂欢,与此相对的,是探案工作的举步维艰,警方一直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警方为了破获这起备受法国人关注的案件,不仅任命了神探路易•勒平负责侦查,还印发了1500张印有《蒙娜丽莎》的传单,为民众普及画作的样貌。虽然警力充足,民众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各种线索,失窃的真迹仍杳无音讯。
在侦破过程中,警方采用了当时最前沿的指纹鉴定技术,从相框上找到了一枚属于嫌犯的拇指指纹。警方将此与博物馆的256名工作人员的指纹进行了比对,但并没有人匹配成功。
后来警方又下令,让所有在卢浮宫工作过的外包团队中的人都找来进行指纹比对,所有工人都来了,除了一个叫文森佐•佩鲁贾的意大利油漆匠。文森佐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并且有两次罪案记录。警方派人去文森佐家中搜查,但还是一无所获。
线索到这里似乎又断了,案件陷入了僵局,卢浮宫在闭馆9天后,不得不重新开放。重新开放之后,很多人都带着鲜花前来为《蒙娜丽莎》祈祷。也不乏有人千里迢迢赶来,只为看看墙上空位留的那四颗铁钉。
之后,《蒙娜丽莎》被盗案虽一直未告破,但牵涉却越来越广泛,嫌疑人不乏名流。先是诗人阿波利奈尔被拘留,因为他倒卖一件从卢浮宫偷来的原始雕像,买主是毕加索。这件雕像的造型,启发他画出《阿维尼翁的姑娘们》,开创一代立体派画风。
警察们把毕加索的工作室和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但除了在案头找到那两石雕像外一无所获。也因为这件事,毕加索和阿波利奈尔决裂。尽管没有查到《蒙娜丽莎》的下落,阿波利奈尔还是因为倒卖雕像而被判六个月监禁。在一个世纪后的2013年,这件事被改编成了电影《毕加索的背叛》。
转眼两年过去,《蒙娜丽莎》的失窃案仍然悬而未决。但就在1913年11月,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商弗里多•杰蒂突然联系卢浮宫,称前几天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匿名信,信中说他手里有真正的《蒙娜丽莎》,并且能够便宜卖出。
这件事立刻引起了警方的重视,弗里多带着警方的人出现在交易现场,逮捕了那名窃贼。而这个逍遥法外两年的偷画贼就是当初被列为怀疑对象之一的意大利人文森佐•佩鲁贾!
文森佐的盗窃方式并不复杂,就是文章开始写的那三步,躲进储物间,等到晚上没人的时候偷走《蒙娜丽莎》,然后等天亮之后再若无其事地离开。之所以选择偷《蒙娜丽莎》,是因为这是四方大厅中最小的一幅画,只有1米6的文森佐根本没有办法带其他大尺幅的画离开。
在法庭受审期间,文森佐交代自己的动机是为祖国意大利拿回被外族掠夺的文化遗产。而实际上,《蒙娜丽莎》是来到法国做宫廷画师的达•芬奇送给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礼物,并不是法国从意大利强抢来的。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不少意大利人认为,应该把《蒙娜丽莎》送回国内,以补偿当年拿破仑•波拿巴从意大利带走的那些数量巨大的艺术品。但更多的人还是理性地认为,《蒙娜丽莎》是画家本人带到法国,并在法国最终完成的,还是应该还给法国。
《蒙娜丽莎》又回到了它原先在卢浮宫的位置
法国对意大利的态度深表感激,两国的关系一下子进到了蜜月期。《蒙娜丽莎》还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进行了展出,促成了法国和意大利的一段“名画外交”。
《蒙娜丽莎》回到了卢浮宫,不过由此引发的大众的狂欢并没有结束。1919年,达达主义者马歇尔•杜尚的《L.H.O.O.Q.》(又名《有胡子的蒙娜丽莎》)开启了对《蒙娜丽莎》“创造性叛逆”或“恶搞”的时代。
还有人继续在小报上撰文,说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是伪造的,真正的《蒙娜丽莎》还没有找到。但实际上,经过鉴定,这幅画确实是真迹,因为对比画面的颜料裂痕,完全相同。而这些裂痕就像画的质问,是无法被完全复制的
关于《蒙娜丽莎》被盗和追回的故事,文学界也是闻风而动。美国作家卡洛琳•威尔斯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部同人小说。卡尔•德克尔则写了一个充满阴谋论的故事,说《蒙娜丽莎》是为了主谋搞政变才被盗的,画弄到手之后,仿制了6份分别卖给了6个大富豪,而原画一直被藏匿着,等待人们的发掘。
故事也仅仅是故事而已,《蒙娜丽莎》回到卢浮宫后,成为了卢浮宫当之无愧的“台柱子”,安保条件也大幅提升。画幅外加了一层方形玻璃罩,并用警戒线隔开人群。画作旁,也有安保人员专门看守,阻止参观者靠近这幅“瑰宝”。
这起轰动性的名画被盗事件,让《蒙娜丽莎》在艺术领域声名鹊起,几乎成为了世界性的神话:艺术第一次借由刑事犯罪而成为媒体报道中的主角。不论外界如何议论,见证了风风雨雨的《蒙娜丽莎》依然保持着神秘的微笑,在卢浮宫里静静地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