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05编辑:历史狂流
别人家想尽办法,挤破头也要把女儿送进宫中当嫔妃,最好能登上后位。希望家里能飞出个金凤凰来光宗耀祖,给家族带来无限的荣耀,为族人的仕途带来便利。
安陵容,穷乡僻囊的县丞的女儿,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参加选秀,就是成为小主而来。她父母也对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当先。所以,安陵容意外当选后,激动得泪流面。边闪着泪光边自言自语:父亲母亲,我入选了,终于入选了。孩儿不负所望,我入选了。
祺嫔入宫的目的更强了,就是为了当皇帝的宠妃。入宫前,她父亲吩咐过:进宫必是要出人头地的!
而甄嬛入宫前,她的父母均是叮咛她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性命和平安,有无恩宠并不重要。
甄远道对甄嬛说:若无完全的把握获得皇上的恩宠,你可一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大富大贵,能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甄母嘱托甄嬛在后宫里要处处小心,不要和人起争执。以后能当宠妃自然是好,但自己的性命更紧要。
甄母进宫见甄嬛,关心的是甄嬛小产后身体养好了没有。以一个母亲的口吻,告诉甄嬛平常夫妻之间都要靠谨慎来保全夫妻恩爱,她和帝王之间的婚姻就更要经营……
自从甄嬛进宫后,甄远道是日夜忧愁,担心甄嬛在后宫里生过得不好。他在前朝多出力,就是为了能保得甄嬛在后宫平安。后来甄远道获罪,他不是要甄嬛去求皇上免除他的“罪名”,而是担心家道中落,会连累了女儿。
当官的父亲把女儿的幸福和平安看得比自己的仕途重要。
都说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总会更开朗、乐观、善良些。在没有爱,只有争吵的畸形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心理总是会有点阴影。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里,都没有提到甄氏父母有多恩爱,但都体现出了他们相敬如宾。电视剧里甄远道没有纳妾,只是在婚后爱上了浣碧的母亲,并生下了浣碧。鉴于浣碧母亲是罪臣之女的身份,浣碧的身世也是瞒得死死的。
所以,甄府里,没有什么嫡庶有别,他们家只有嫡出的孩子,把浣碧当做二小姐一样对待。
皇后是庶出,从小就要比纯元低人一等,生活在嫡出姐姐纯元的阴影中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安陵容虽然是嫡出,但她的母亲却备受父亲的冷落,侍妾们持宠而娇,处处欺压安陵容母女。
村上隆在《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里说到:要造就好的女人、可爱的女人,父亲至关重要。
甄嬛是在没有争吵,没有争宠仇恨的环境里,在父母的毫无杂念的关爱中长大。成年后,进入后宫的争斗中,甄嬛依旧是比皇后和安陵容更乐观,也更豁达。就算斗得双手沾满鲜血,但还内心还依旧有一丝悲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年幼的温宜公主天真可爱,惹人疼。甄嬛说只盼将来别学她生母的刁滑,而经历过世事沧桑的端妃却明白,耳濡目染的,温宜要不学坏只怕是不行的。
甄远道喜读诗书,闲时不过爱买些古籍赏玩。甄嬛或是受此影响,也饱读诗书,博古通今,能出口成章,对前朝之势也有自己的见解以及应对策略。
有此才能,又得皇帝宠爱,在年氏一族销声匿迹甄氏备沐皇恩时,她没有成为第二个飞扬跋扈的华妃,而是处处谨慎。这也是因为她有个睿智、识大体的母亲有关。
太监领着芳若姑姑去政府,教习甄嬛宫中礼仪,甄嬛向芳若行礼时,甄母也点头向芳若行礼。而夏冬春的一家,却给教引姑姑好大的脸色。
对待来宣旨的太监,甄母也客客气气地请去前厅喝茶,落落大方的给他红包。
带着小玉娆进宫看望甄嬛时,教育玉娆见到甄嬛后不能乱说话。离宫的时间一到,再不舍也立马起身出宫。凭着甄嬛当时受宠的承担,甄母多呆长点时间也没关系。但甄母怕人家说甄嬛持宠而娇,落得麻烦。
而年羹尧得势时,进入皇宫就像进自家后花园一样,使用宫里的太医就像使用自家的私人医生一样,和皇帝一起吃饭就正当是跟小舅子一起吃饭,还摆起了当姐夫的架势。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原生家庭的影子,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从父母的教导和氛围开始。从夏冬春,祺嫔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她们父母对她们的教育就是长势欺压比她弱小的人,攀附比他们强大的人。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得势时是能有飞扬跋扈的气焰,但却没有修养和格局。
甄嬛能在人生低谷时百折不挠,被人欺凌时能韬光养晦,得势的时候不忘曾经帮过自己的人,能从一个常在一步步问鼎后宫女人都渴望的至高的权力,得力于她的父母和家庭对她的教育和影响。
甄嬛智商高是她的天赋,但父母给了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塑造了她的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