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王朝为何不能保持兴盛?有人竟发现秘密!

时间:2017-02-13编辑:梓岚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上每一个鼎盛的王朝都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弱。就连近代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难逃这样的命运。那么这究竟是天意还是巧合呢?

经过几千年的研究有一人经研究出了成果,并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研究成果。好多国家因此获益!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

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罗马,曾经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帝国。公元一到二世纪时,它的版图包括了欧、亚、非三洲的大块地域。它的统治者们经常对外发动战争,每当胜利归来时,总要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凯旋者坐在用四匹白马牵引的华丽车子上,头戴黄金宝石镶制的凯旋冠,身穿金光闪闪的紫色凯旋袍,一只手拿着饰有金鹰的象牙权杖,另一只手拿着象征胜利的桂树枝,脸上还抹上鲜红的胭脂,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但是好景不长。到公元三世纪时,帝国便出现了危机。从公元238年到253年的15年间,就更换了10个皇帝。到公元395年,原先统一的罗马帝国终于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覆灭了。

类似罗马帝国、大唐帝国这样从兴盛到衰亡的例子,世界上还有许多许多。人们会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种变化是不是由天命决定的?它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一句话,究竟是谁主宰着天下的兴亡?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人们已经探寻了几千年,但是久久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一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马克思才真正揭开了天下兴亡的奥密。马克思经过仔细研究以后发现,人类社会无论怎样变化,都有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在其中。这条线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人们要活着,首先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因此就要进行生产。生产力就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解决吃饭穿衣等等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例如,平等协作的关系,或者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产品的关系等)这种关系就叫生产关系。社会的生产力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它不断地发展进步。生产力提高了,它就要求生产关系也随着发生变化。

如果生产关系不改变,到一定时候,生产力就会像小鸡从蛋壳里跳出来一样,打破生产关系的限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影响、互相斗争、互相促进,这样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马克思把这些道理系统地加以整理,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也叫历史唯物论或唯物史观。

人们探寻了几千年的答案终于找到了。天下兴亡的原因,不是天命,不是神力,也不是地理环境,而是一种人们可以掌握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用来研究人类社会和历史。它研究的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也是研究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的总观点。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就得到了一把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