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三环外交的来龙去脉

时间:2016-10-09编辑:历史狂流

三环外交是由英国首相丘吉尔所提出的外交策略,该策略主旨在于,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三环外交的背后又有哪些细则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鉴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英国自身地位和实力的下降,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说:“我认为,在自由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是并存的,如果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联合的力量足以推翻它们,或者甚至向它们挑战。现在假如你们想到这相互连接的三个大环,那么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连接点上。这个岛位于许多空中航线的正中心;我们有机会把它们全部连接在一起。

 

 

从“三环外交”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政策的政治目的在于:力图通过维持英美“特殊关系”,借助美国的帮助,来争取获得于美国平等的大国地位;利用英联邦的存在来维系殖民利益,以及作为英国增强国际地位的基础;利用联合起来的西欧来对抗社会主义的苏联,并使英国能主宰欧洲。

虽然邱吉尔早已于1945年7月下台,但执政的工党政府接受了“三环外交”政策并努力付诸实施。

然而,英国推行“三环外交”的结果未能如愿。

在英美特殊关系这一环中,这种特殊关系只是对于经济处于劣势地位的英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国似乎并不像英国那样看重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租借法案的撤除,麦克马洪法案的出台,以及两国在阿以问题上不同的态度。因此,英国在英美特殊关系中只是一个被动的配角地位,沦为完全受美国控制的“二等国”。而所谓英美“特殊关系”,实质上是英国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如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中,根据美国的要求,英国在接受美援的同时,与其他受援国一样必须在经济、财政上接受美国的监督。

与此同时,“英联邦”也逐渐瓦解。不可否认,战后初期英国仍以各种形式占有世界20%的土地和人口,但须注意到的是英联邦各殖民地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使得许多原殖民地相继获得独立,而他们由于在种族问题、政治观念、经济利益和战略部署方面与英国矛盾重重,英联邦内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各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如1948年缅甸独立,第一个退出了英联邦。1949年爱尔兰也脱离了英联邦。为了使英联邦能继续存在下去,被迫于1949年修改了“威斯敏斯特法”,废除了其中关于“共同效忠国家元首(即英王)”等条文。

英国试图成为西欧盟主的目标也未能实现。战后,英国与欧洲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英国为了保持自己所谓大国地位,不甘与欧洲各国为伍,因此在战后初期的对外政策中,英国并未给予欧洲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