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生平经历 波德莱尔经典诗歌有哪些?

时间:2019-04-09编辑:文二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简介:波德莱尔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波德莱尔经典诗歌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简介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生平经历 波德莱尔经典诗歌有哪些?

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恶之花》的诗歌,诗集出版后不久,因“有碍公共道德及风化”等罪名受到轻罪法庭的判罚。1861年,波德莱尔申请加入法兰西学士院,后退出。

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可怜的比利时!》等。

波德莱尔生平经历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

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

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

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浪子。

1839年,波德莱尔通过了毕业会考。他向往过“自由的生活”,要去当作家。他博览群书,大量涉猎文学作品,来往于青年画家、文学家之间,并被浪漫主义这“美的最新近、最现代的表现”所征服。

1841年,夏尔·波德莱尔被送出国旅行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原目的地为加尔各答,中途在毛里求斯等地停留,他拒绝继续旅行,与1842年2月15日回到法国,继承了父亲的10万法郎。

1845年.波德莱尔发表了画评《1845年的沙龙》,以其观点的新颖震动了评论界。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战斗。

1851年,发表《酒与大麻精》。9月,发表散文诗《酒魂》。1852年,波德莱尔的创作进入高潮。他先后发表了二十多首诗,十余篇评论和大量译著。

1855年,以《恶之花》的标题发表18首散文诗。7月,发表第一批散文诗《夜色朦胧》和《孤独》。1857年6月25日,诗集《恶之花》出版。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诗集问世时,只收100首诗。

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1864年2月7日和2月14日,在《费加罗报》上发表6首散文诗,标题为《巴黎的忧郁》。4月24日,夏尔·波德莱尔到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5月~6月,在比利时做演讲,朗诵自己的诗作。尽管他厌恶这个国家和比利时人,他还是在比利时一直住了两年。

1866年3月15日,夏尔·波德莱尔昏厥。3月22日~23日,他的病情恶化。3月30日,他右半边身体瘫痪。3月31日,《新恶之花》发表。7月2日,波德莱尔被送回巴黎。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生平经历 波德莱尔经典诗歌有哪些?

1867年8月31日,夏尔·波德莱尔死。9月2日,夏尔·波德莱尔被安葬在蒙巴纳斯公墓。1869年遗著《巴黎的忧郁》出版。

波德莱尔经典诗歌有哪些?

一、《恶之花》

《恶之花》是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的一部诗集,它是一本有逻辑、有结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

《恶之花》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作品兼具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

《恶之花》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而是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各有标题:《忧郁和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其中《忧郁和理想》分量最重。六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实际上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

二、《巴黎的忧郁》

《巴黎的忧郁》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创作的散文诗集,1869年首版。

《巴黎的忧郁》共收录散文诗50篇,原名《小散文诗》,《巴黎的忧郁》这个名称是1864年第一次使用的。

该作中,波德莱尔对肮脏、畸形的现实社会进行厂淋漓尽玫、疾恶如仇的讽刺和挖苦,对传统、腐朽的世俗习气的做了无情鞭挞和猛烈抨击。

三、《人造天堂》

1860年,《人造天堂》刚一出版就广获赞誉,它是作者发表于1851年的《酒与印度大麻》和1860年出版的《人造天堂》两篇文章的合集。

七年之后,波德莱尔,这位法国最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之一,在度过了悲剧性的一生之后,死于鸦片依赖。

本书中,波德莱尔用极其细腻、抒情的语言,描述了酒、尤其是印度大麻和鸦片给吸食者带来的种种奇妙、精致、如梦如幻的体验,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他笔下那种时而美妙,时而混乱,时而庄严的迷醉感,恰似一座人造的天堂,一个辉煌但却虚假的世界,而作者自己也正是在这其中一步步走向毁灭。

“我要写的书不纯粹是生理学的,而是伦理学的。我要证明的是,那些追寻天堂的人所得到的是地狱,他们正在成功地准备着这个地狱,挖掘着这个地狱;这种成功,如果他们预见到的话,可能会吓坏他们的。”1864年,波德莱尔在布鲁塞尔演讲时如是说。

如何评价波德莱尔?

众所周知的事情是,波德莱尔的“颓废”或者“颓废主义”成为了他诗歌最重要的标签,而也有人说是波德莱尔第一次为文学艺术打开了“审丑”之门,这一点也坐实了波德莱尔对于象征派的先潮意义。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生平经历 波德莱尔经典诗歌有哪些?

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波德莱尔的一生必定是潦倒困苦而一如曾经有学者将其比喻为法国的杜甫,当然确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波德莱尔自己曾说,从童年时期便有孤独感,这当然与母亲的改嫁并将自己寄宿的情况有关,波德莱尔甚至将此理解为宿命。

当把自己的孤独感受如此理解时,生命便不得不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一生都拼命的抗拒孤独,而一生却又不得不行路在孤独之中。

这又好像我们人类与死亡的关系,一生都为了寻求更好地生存,而却终将走进坟墓,那么一个人,他每日与死亡相对,必定是可怕而可怜的。

这却又好像波德莱尔与孤独的关系了。到了这种情况下,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则被培养出来了。一种孤芳自赏、自我玩味的态度,一种因为被分离而诱发的纯粹的骄傲。

有理由相信,《恶之花》的结集出版应该与波德莱尔的经济拮据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波德莱尔试图通过这一手段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予以改善,同时能够清还自己的债务。但是即便如此,波德莱尔对自己的形象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苛求,“带有一种英国式的简洁风格”,而“他的恭敬的举止常常近于做作的程度”。

从这一点我们似乎也可以从波德莱尔诗中的那种拘谨的格式中有所斩获,而他对人与社会的反常性的理解和演绎似乎就更加能够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通过诗歌和人生际遇变化的对比,不难发现,波德莱尔的诗歌中的“否定性人生体验”是用忧郁、无聊、悔恨、烦恼、痛苦堆积成的现实,是众生溃疡的心灵,是现实中艺术的堕落和情欲的污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精神上的压抑与惶惑不安,生活上的焦虑孤独空虚与无聊,肉体上的欲望沉沦,成为西方世界的普遍精神状态。波德莱尔心灵观照下出现的“人群”意象,使诗人的个人性体验上升为群体的生命体验。

波德莱尔融入众人的孤独,又保持独立和清醒,从而真实表现众人的孤独体验。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否定性体验所描绘的正是众人的世纪病心态,是差异性个体所体验到的众人生活的、恶浊的平庸现实,揭示世人包括自己心灵的阴暗与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