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2编辑:吴飞
1634年大破瑞典军于内德林根,战局急转直下。要制止哈布斯堡王室统一德国,称霸欧洲,法国非公开参战不可了。并且此时法国的内战已告结束,无后顾之忧。
于是黎塞留于1635年4月与瑞典首相奥克森斯廷纳签订康边条约,双方同意不单独与敌人媾和。
1635年5月法国向西班牙宣战(直到1638年才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宣战)。法军分四路开往尼德兰、意大利、瑞士、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战场,法军参战使战争形势改观,先后攻占西班牙的鲁西荣、卡塔罗尼亚和意大利的都灵;1640年荷兰海军全歼西班牙舰队;稍后,瑞典军在伦纳特·托尔斯藤森指挥下连破皇帝军。哈布斯堡在军事上的不利地位日益明显。
三十年战争是在1648年以哈布斯堡王室的失败、法国和瑞典的胜利而结束的。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强了德国诸侯的权力,进一步削弱了皇帝的地位。不经诸侯同意,皇帝无权宣战、媾和、课税、征兵。哈布斯堡皇帝权力的削弱和德国四分五裂局势的继续是符合法国的利益的。
此外,法国还得到莱茵河畔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以及西班牙的鲁西荣地区。瑞典除得到西波美拉尼亚、不来梅等领地外,还得到大宗赔款。从此哈布斯堡王室在西欧的霸权衰落下去,法国的霸权代之而起。虽然黎塞留这时已去世几年,但在他去世之前,战争的胜负已成定局,所以这次反哈布斯堡斗争的胜利,仍应归功于他的策划。
内政建设
黎塞留本身是僧侣贵族,他对叛乱贵族虽十分严厉,但他仍把贵族阶级看作专制王权的支柱。他在严惩不法贵族的同时,仍大量任用“佩剑贵族”担任外交官员、各级政府官吏,特别是各级军事人员。
黎塞留对资产阶级也是信赖的,在他当政时期,“穿袍贵族”出身的官吏日益增多。为了奖励法国工商业的发展,黎塞留实行重商主义,支持法国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在海外与荷兰商人竞争。扩大法国的加拿大殖民地,占据几内亚和安得列斯群岛,并运用外交手段为法国商人在土耳其,伊朗和俄国找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在国际政治方面,他为法国制定的三大基本战略成为法国日后百年间的基本战略走向:
1.分化瓦解德意志诸邦
2.把陆上国境线推到莱茵河西岸
3.强力进入大西洋和地中海,广泛开辟建立殖民地
这个战略在当代看来过于激进。但是在17世纪,这种帝国主义战略思想却着实充满前瞻性。
黎塞留时代在专制王权下面受压榨最重的是法国的劳动人民大众。对内对外战争所用的无数金钱全是从他们的血汗中榨来的。面对人民的苦难,黎塞留没有丝毫同情心,还把他们比成骡子,说他们必须忍辱负重。黎塞留去世时,国税业已预征了三年。在忍无可忍的境况下,法国人民只有铤而走险。
早在1624年,凯尔西就爆发了农民起义,要求减税。
1631年,普罗旺斯发生人民起义,1635—1637年间,基恩、波亚都、里姆辛、昂古姆瓦、桑东日、加斯科尼等地都先后发生了人民起义。
1639年,诺曼底发生“赤脚党”起义,起义者杀税吏,焚税局,声势浩大。黎塞留残酷地镇压了这些起义,但无法制止人民起义的继续爆发。黎塞留为了巩固法国君主专制制度以及挫败哈布斯堡的欧洲霸权政治奋斗了一生。在其临终前他仍不忘对国王就君主如何对待臣僚,如何进行正确统治提出建议。
黎塞留积极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为此在中央设立各部大臣,后者在首相领导下掌握实权,此举使贵族权力机构“国务会议”形同虚设。他还把16世纪以来向地方临时派遣的钦差大臣变为总督,由国王任免,其官职不得买卖、转让或世袭。
各省的司法、行政、财政大权均在总督的掌控之下,而他们又完全听命于中央。通过这种体制,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大大强化。为了便于对地方的控制,黎塞留还在全国各地设立驿站。
在思想文化方面,黎塞留仍然施行了对强化王权有利的举措。他首次建立了出版检查制度,并在1630年创办了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用它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而法兰西学院的创立也是黎塞留控制思想文化的另一项重要行动。该院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试图对文化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的官方文化机构。
在西方,17世纪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首开“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现代外交之先河。西方文化虽有民主人权的因子,但其核心包含着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感,它在国内提倡民主和宽容,在对外交往中则奉行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
因此现代外交的实质是民族国家在世界范围按一定游戏规则追求国家权力的最大化,其指导思想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正如其本人所言,“在国家事务上,强权即真理。”公理仅仅是强权的外衣,尽管善良的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不过,事实上,虽然鼓吹“民主和宽容”,在思想文化方面,黎塞留仍然施行了对强化王权专制有利的举措。他首次建立了出版检查制度,并在1630年创办了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用它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而法兰西研究院的创立也是黎塞留控制思想文化的另一项重要行动。该院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试图对文化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的官方文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