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23编辑:梓岚
在第一制糖厂获得成功之后,李秉喆深刻地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于是,他想要创建更多的企业,提高生产力。此时的李秉喆想建设出能够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产业基地,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
年轻时经历过惨痛失败的李秉喆为自己设定了事业底线,一直以来他都遵循着这个原则,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仔细权衡过利弊之后做出的。同样,经过了缜密的思索之后,李秉喆把第二个进口替代产业的目光锁定在了纺织业上。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纺织业,不仅能解决人们穿衣服的问题,还能创造很多就业岗位,解决人们就业难的问题。
当时的韩国在纤维工业方面的生产力尽管已经恢复到了朝鲜战争之前的水平,甚至还略有超出,但是纤维工业的生产仍然不能够满足国内人民的迫切需求。所以,韩国政府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纤维制品,以此来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韩国政府进口的这些纤维制品中毛织品和毛纱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其中毛纱的纯进口量甚至高达79.7%。韩国迫切地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毛织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外汇,而且还能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实,纺织业也是有详细划分的,当时韩国的毛纺织产品全部都依赖国外的进口,能够拥有一家属于韩国本土的毛纺织厂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李秉喆刚好对纯毛西服面料十分感兴趣。于是,他又把范围缩小到了毛纺织业上。为了确保自己的投资项目万无一失,李秉喆找到了时任商工部部长的姜成泰先生,向他详细地了解了毛纺织业方面的信息并查看了大量资料。姜成泰先生告诉李秉喆,商工部每年都要花费1 000多万美元去进口细毛纱用于毛料的生产,但是不论怎样努力,他们依然还是织不出像样的毛料。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毛织品通过非法的途径流入南朝鲜,导致毛织品的走私活动十分猖獗。尽管政府多次下令整治这一现象,但是这个指令层层传达下去,最终落实到执行的时候效果甚微,政府很难掌握走私的情况,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姜成泰最后表示,他希望像李秉喆这样的爱国企业家能够在毛纺织行业中起到先驱的作用。
听完姜成泰先生的这一番话之后,李秉喆更加坚定了把自己的第二个进口替代产业定位为毛纺织业的想法。于是,他回到公司后就向大家宣布了自己的这一新计划。可是,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又一次遭到了理事会的反对,他们都认为现在制糖业的发展正处于直线上升的阶段,放着赚钱的制糖不做,又去搞什么毛纺织,是不是有点太不靠谱了。而且很多人根本就不看好毛纺织业市场,他们认为不论是从资本、技术,还是从市场方面来看,冒的风险都太大了。各方面的反对声、指责声和担忧声不绝于耳。
但是,大家的反对更加激起了李秉喆的斗志,他在心中暗暗地对自己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一定要用10年的时间让全国人民都能够穿上我生产出来的毛料制作的西服。”
带着这个想法,李秉喆在1954年9月成立了“第一毛织株式会社”。那个时候,第一制糖厂才刚刚成立一年多。可见,李秉喆已经将发展南朝鲜的经济看成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带着这样的决心他踏上了新的征程。而三星的企业文化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形成雏形。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成立后,李秉喆就带领大家一起研究工厂的规模问题。理事会的成员们都认为企业不应该过分地追求规模,而应该把握好尺度,以便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但李秉喆却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应该建立一个能够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同行相匹敌的工厂。因为,一个立足长远的企业首先应建立一个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工厂,而且工厂中的设备和产品的质量也必须达到国际生产的水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降低生产成本,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领市场。
因此,李秉喆对大家说:“其实,你们的担忧我都能够理解。但是,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内的市场上,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我们的目标首先是占领国内市场,把国外进口的产品赶出韩国,一同赶走的还有我们心中的恐惧感。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走向世界,占领全球的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对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不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一丝不苟。如果我们的纺织厂不论是规模还是设备都要达到世界级的水平,到时候不论是哪个国家的人来参观,我们都不会比他们逊色。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生产设备,与其到时候扩建厂房、增加设备,我们还不如一步到位,一次达到高水平,这样会更加经济。”
这个时候的李秉喆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在被国外商品占据的国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得到比国外产品更高的评价。随后,他还想要积累资本、继续开辟新的事业、赶超其他的先进国家。
投资办厂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可当时李秉喆手上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想要从美国或者日本获得支持。然而,美日两国都表示自己信不过韩国的企业。尤其是日本,南朝鲜作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日本是十分不愿意看到南朝鲜的生产实现本土化的。面对日本和美国的故意刁难,李秉喆的心中也开始有了一些不安的情绪,他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不是正确的,还应不应该再坚持下去,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就再也不会有人相信自己了。于是,李秉喆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终于筹集到了买地建厂的钱。随后他就在大邱购置了一块45万平方米的广阔的土地,开始建造毛纺织厂的厂房,没过多久,整齐的厂房就已经建好并可以投入使用了。#p#分页标题#e#
第一毛纺织厂建成之后不久,李秉喆就从德国斯宾堡公司购买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随后斯宾堡的负责人来到毛织厂的厂房视察,他告诉李秉喆,他从德国订购的设备已经发货了,等到设备一到就能够安装使用了。同时,他还对李秉喆说,为了能够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在安装生产设备的时候,德国方面会派出60名技术人员到南朝鲜来协助他们进行设备的安装,这个安装的时间为期一年。李秉喆听完负责人的话之后就开始在心中盘算,这60名德国技术人员在韩国协助自己安装设备这一年的时间,自己至少要支付给他们30万美元的劳务费,这笔钱足够李秉喆再建造一个工厂。
于是,李秉喆就想要亲自去组装这些设备,这样一来,就能够节省下一大笔钱。因此,他向斯宾堡方面的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么简单的事情就不需要劳驾这么多人了,贵公司只要给我们派遣三名核心部门的技术人员前来协助我们安装就行了,其余的事情全部由我们自己负责。”斯宾堡方面的负责人见李秉喆的态度如此坚决,于是就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他们事先声明,如果生产不出像样的产品,斯宾堡公司一概不负责。
李秉喆之所以有这样的魄力和信心,是因为随着自己的自主建厂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三星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而且三星也拥有能够自主安装的实力。李秉喆对自己的技术人员充满了信心。就这样,李秉喆带领着公司里的员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战。他和员工们废寝忘食地研究着图纸和安装技术,力争把安装的时间压缩到最短。因为工期越长,花费就越多,平摊到产品中的成本也就越高。所以,李秉喆一开始就让自己和员工们投入到了紧张的施工中。在安装机械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和困难,李秉喆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和员工们加油打气,公司上下的员工都投入到了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中。最后,李秉喆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所有的生产设备安装好了。
随后,第一毛织厂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试运,终于在1956年5月2日这一天开始了正式生产。第一毛织厂在投入生产之后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毛纺织厂的员工技术水平太低,尽管在建厂之前李秉喆就曾经派遣一些员工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现在工厂中员工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办法达到正式生产的要求。尤其是在机械操作的过程中,这些德国进口设备的精密度要求十分高,一旦达不到要求,就会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机械事故。同时,进口原料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当时,第一毛织厂只能通过海外商社送来的少量样品作为订货的标准,但是到手的原料质量远远比不上样品的质量。这样一来,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工厂的存亡。
针对这些问题,李秉喆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为了提高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李秉喆继续派遣厂里的员工到国外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他也从欧洲发达国家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到工厂为员工们进行技术指导,调试厂里的生产设备。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他还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为了保证进口原料的质量,他开始派人在全国收集羊毛市场的信息。通过李秉喆的不断努力,终于提高了第一毛织厂的产品质量。
在解决面料质量问题的时候李秉喆可谓是下足了工夫。他让手下的职员分别从国外买来100多种国际知名面料做成的西服,他每天都穿着这些西服,这样能够方便随时随地和自己工厂生产的面料进行比较。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发现了进口面料和自己生产的面料之间的差别。为了消除这一差别,他又开始了废寝忘食的研究,最后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
李秉喆每次拜访客人的时候,都会穿上自产面料做成的西服。有一次,李秉喆去拜访一位社长的时候,他所穿西服的面料被误认为是英国进口的上等产品,其实那个面料是第一毛织生产的。那位社长在得知真相之后表现得十分惊讶,因为当时在南朝鲜境内没有人会想到,才刚刚开始研发生产的第一毛织厂能够生产出质量如此之高的面料。看着那位社长不可置信的眼神,李秉喆笑着翻出了“第一毛织”的商标给他看。
可是,即便第一毛织厂生产的面料已经达到了高级面料的水平,但是韩国国民还是认为这些面料的价钱这么便宜,质量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第一毛织厂刚开始运行的几年里,来买他们的面料的人很少。因此,最开始的那几年,第一毛织厂没有赚到一分钱。后来,随着第一毛织厂生产的面料质量不断提升,一些西服加工厂的老板开始青睐这种物美价廉的面料。随着这些人的口耳相传,第一毛织厂的产品也开始慢慢获得了南朝鲜国民的认可,销售量开始迅速增加。
之后的几年中,第一毛织厂更是以无人能挡之势迅速占领了整个南朝鲜市场。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资本也迅速增加,到1960年时第一毛织的资本从最初创立时的1亿韩元增加到30亿韩元,这个发展速度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
作为第一家南朝鲜人自己建立的纺织厂,第一毛织厂受到当局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很快,第一毛织就成为能够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全国最大的毛纺企业,这也结束了韩国毛料长期以来依靠进口的历史。时任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于1957年10月26日到李秉喆的第一毛织厂进行视察,他对视察的结果十分满意,并且亲自为工厂题字“衣被苍生”。据说,这幅题字至今还保留在位于大邱的第一毛织厂的经理室中。
到1960年,李秉喆的第一制糖株式会社和第一毛织株式会社两家企业的缴税额度占到了国民全部纳税额的4%。三星物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李秉喆也一直秉持着“既然外国人都能够做得到,为什么我就做不到”的信念,牢牢地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都倾注到促进祖国经济发展的事业中来。李秉喆这种把企业发展和国富民强相结合的理念,也为他在日后成为南朝鲜商业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奠定了基础。
推荐阅读:三星集团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