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巴巴罗萨计划”名称的来源是什么?

时间:2018-10-22编辑:文二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世界级战争,全世界大部分人口被迫卷入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所导致的伤亡就接近一亿人。而在战场分布上,除东亚、北非地区之外,欧洲是整个二战的核心区,在“闪电战”的打击之下,法西斯轴心国在巅峰时期几乎快要占据了整个欧洲。

中国古代人常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描述速度在战斗中的作用。希特勒肯定深谙此道,他在欧洲战场上,发动了令人咂舌的“闪电战”闪击各国,速度之快,乃至于有着“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在“闪击战”面前也只撑了39天。一时间让人感觉欧洲大陆上似乎没有闪电战解决不了的敌人。

8c75d5c4aba124ea4f74b60f2d605cfb.jpg

在猛攻英国未获得成效的情况下,希特勒又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表面上往西线大量增兵,造成德军将要强攻英国本土的阵势,暗地里却策划了一个惊天计划——突袭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这个计划早期叫做“奥托计划”,后来才改为“巴巴罗萨计划”。您道这奥托和巴巴罗萨是啥意思?奥托是奥托大帝,他是第一位被加冕为罗马皇帝的德意志国王,这便是与希特勒口中“第三帝国”对应的“第一帝国”的前身。

而巴巴罗萨的意思便是腓特烈一世,他在位期间,“第一帝国”成为欧洲最强帝国,于是他便公然在“罗马帝国”前面加上两个字,变成“神圣罗马帝国”,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的实力达到顶峰。

至于希特勒为何改名,不得而知,但希特勒用“巴巴罗萨”这个名字,除了与腓特烈一世的影响力和实力有关之外,大概也和腓特烈一世的事迹有关。

腓特烈一世虽然是德意志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帝,将“神圣罗马帝国”带入巅峰,其文治武功在欧洲乃至世界史上也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人生的结束却不尽如意。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壮志未酬,淹死在小亚细亚。腓特烈一世的突发情况,让这场被寄予众望,并极有希望“收复耶路撒冷”的战争留下了一丝遗憾。(请记住,历史上的腓特烈一世东征并非是失败,而是未遂)

6a71f29045460c33562f17ef34b715c3.jpg

或许希特勒改名巴巴罗萨,就是为了向偶像致敬,他渴望恢复那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并以此鸣志,寓意非凡。但他不会不知道,历史上十字军大规模东征先后进行了九次,结果却仍是功败垂成。假使腓特烈一世没有在第三次东征途中倒下,战斗继续进行下去,结果又将是这样呢?我想,通过后来十字军的六次东征成绩来看,希特勒肯定明白,即使那位昔日的大帝没死,“东征”也必将会是一场殊死搏斗。

1941年6月22日,早上3:45分,纳粹德国及其仆从过集结550万大军,在黎明的掩护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向苏联推进,并发动空袭。苏联猝不及防,前三天被摧毁的尚未起飞的战机将近4000架,十天内,苏德战线推进600余公里,三个月后,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但是由于希特勒错误的估计了形式,加上美英对苏联强有力的支援,德军的钢铁洪流迅速湮灭在苏联凛冽的寒风之中,并于1945年被苏军反攻,攻陷柏林,希特勒饮弹而死。

8f4523deab671adeb6281d6e5c867838.jpg

这个结局或许希特勒东征前就早已经想过,当他取“巴巴罗萨”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远征苏联又将是一场殊死搏斗,连他自己也没把握能够打赢。因为“东征”在强大的腓特烈一世面前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何况希特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