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朝与欧洲火器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时间:2017-01-09编辑:梓岚

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国的火器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火器就慢慢的落后于西方,十八十九世纪后,中国的火器完全无法与欧洲抗衡。

如果我们放下民族偏见,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审视历史,那么得出的结论将截然不同:在明末,中国的军事科技同欧洲之间就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代差,这种落后绝不是满清统治中国之后才开始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的差距。

下面我们简单的比较一下明军和同时期的三十年战争中的欧洲军队在单兵轻火器装备上的两大差距。

第一、十七世纪的大明朝依然在大量使用落后的火门枪

众所周知,各式各样的火门枪,或称“手铳”(handgun),是世界火器发展史中最初级的一个阶段。这种粗糙简单的火器大多是一根简单的金属短管,后面连接着一根木棍作为握柄。后世枪械的扳机、准星等部件,火门枪都不具备,只能简单的把明火插入火门(引火孔)来燃放,从这种蹩脚的姿势就可以看出,火门枪的射击难以精确瞄准,精度很差。同时,大多数火门枪短粗的枪管也不能赋予弹丸太多的做功距离,使火门枪的杀伤力与射程都很难令人满意。

使用火门枪的中世纪欧洲士兵与明朝三眼铳手

欧洲火器发明家们在十五世纪开始对火门枪进行改进,发明了早期的火绳枪。在十六世纪后期,欧洲火绳枪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状态。和火门枪相比,火绳枪的优势非常明显,它通过枪机上的拉杆来将缓燃火绳插入火门发射,射手在一只手按下扳机的同时可以专心用火绳枪上的准星来“三点一线”的瞄准目标,再加上火绳枪的枪管长度比早期的手铳要长的多,火药燃气推动弹丸的距离更长,使得火绳枪的射击精度、威力与射程都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在十六世纪晚期,欧洲火门枪就已经基本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到了十七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中,假如有哪个欧洲步兵团长给自己手下的士兵装备火门枪,那他的手下非哗变不可:“你丫让我们拿这种过时的烧火棍去和敌人战斗,是想让我们去送死吗?”

可是此时在地球另一边的大明朝,从朝廷那里分到三眼铳、快枪等火门枪的明军士兵就没这样的脾气可发了,明末军队装备火门枪实在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明朝晚期最常见的几种单兵火器

快枪、三眼铳、夹靶铳、神枪、鸟嘴铳

明朝人并非不知道火绳枪的优势,早在十六世纪的戚继光抗倭战争时期,明军就已经从倭寇手里见识到了葡萄牙人引入东亚的火绳枪,这种新式武器很快就被明军使用,并得到了明朝军人的好评。戚继光在他的《练兵实纪》中把火绳枪称之为鸟铳,意思是连飞鸟都可以击落的火器,他认为鸟铳的命中率是火门枪的十倍、弓箭的

五倍,并且威力强劲,“利能洞甲”。明代火器专家赵士祯在其著作《神器谱》中,也声称“自鸟铳流传中国,则诸器又失其为利矣”,意思是火绳枪的强大把所有的明朝国产火门枪都比下去了。

然而,由于财政问题和守旧心理的双重作用,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明朝士兵也没有完全普及火绳枪,除了少数建军思想先进的精锐部队如戚家军外,各种原始的火门枪依然占了总火器数量的大部分。

“工部将发过援辽军需,自万历四十六年起至天启元年止,总数开具以闻:天威大将军十位、神武二将军、十位轰雷三将军三百三十位、飞电四将军三百八十四位、捷胜五将军四百位、灭虏炮一千五百三十位、虎蹲炮六百位、旋风炮五百位、神炮二百位、神枪一万四千四十杆、威远炮十九位、涌珠炮三千二百八位、连珠炮三千

七百九十三位、翼虎炮一百一十位、铁铳五百四十位、鸟铳六千四百二十五门、五龙枪七百五十二杆、夹靶枪七千二百杆、双头枪三百杆、铁鞭枪六千杆、钩枪六千五百杆、快枪五百一十杆、长枪五千杆、三四眼枪六千七百九十杆”


这是一份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起至天启元年(1621年)这三年里明朝从各地发往辽东地区的军械数目表。可见其中的单兵火器是各种火门枪占了大头,6425支火绳枪和14040杆神枪、7200支夹靶枪、6790支三四眼铳相比,还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又如明末东林党大臣孙承宗计划组建的车营,装备的轻型单兵火器包括1728把三眼铳,却只有256支鸟铳,才占十分之一。

第二、明朝装备的火绳枪水平要大大低于同时代的欧洲步兵火绳枪。

前文已经说过,明末军队的单兵火器中落后的火门枪占了非常大的比例。那么对于那些有幸得到鸟铳的明朝士兵而言,他们是否一定就有了和欧洲同行平起平坐的资本呢?

事实是非常残酷的:否。

因为,即使同为火绳枪,也分三六九等。明朝的鸟铳与同时代欧洲军队的火绳枪相比,往往性能也差了一大截。

这里需要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三十年战争时期欧洲军队的火绳枪。在三十年战争前期,一个满编的3000人步兵团,其火器配置如下:

包括1500支Musket火绳枪、300支caliver火绳枪。

下图为重型火绳枪Musket与轻型火绳枪caliver

其中,重型支架火绳枪Musket是绝对主力。Musket最早在十六世纪的西班牙被发明出来,这个词原意是“老鹰”,后来成为较长较重的单兵火枪的代称。Musket的装药量、弹重、枪管长度都大大超过了十六世纪早期的轻型火绳枪,非常适合对付穿戴着板甲的目标,因此很快从发明地西班牙扩散到全欧洲,成了所有欧洲军队的主力单兵火器。

大明朝是个混用火门枪和火绳枪的国家,而且火门枪比火绳枪还多,而且明朝火绳枪不如欧洲火绳枪;

欧洲军队处于混用火绳枪和簧轮枪的时代,而且簧轮枪的数量一点也不少,而且欧洲火绳枪比大明朝的火绳枪更厉害。

可见,早在十七世纪,在“万恶之源”满清朝廷统治中国之前,中国和西方的军事科技水平就已经有了巨大而难以弥补的差距。

同样都是一个时代的骑兵,大明朝的骑兵手里拿的东西和洋人比起来差距咋就那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