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9编辑:梓岚
传说时期的尧、舜、禹时代,荡荡洪水,危害中国,先后有共工氏、鲧等人治水均未果,禹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治水获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传说,犹如神话一般,后世人们尽管称颂他的丰功伟绩,却也不乏疑问,由此形成了诸种不同的观点。
《尚书》的《益稷》《禹贡》篇和《史记•夏本纪》认为,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这里的“九川”,应理解为很多河流,基本上肯定中国陆地上的河流是由大禹疏导而成的。《史记•河渠书》也说,大禹开凿龙门,使黄河水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孟津;黄河自高原流到平原后,又开通两道河渠,使河水东流;到下游后,又疏通多道河流,使入渤海。
还说大禹为了治水,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节衣少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樺。左手拿准绳,右手握规矩,一年四季不停地奔忙,可谓“劳身焦思”,终于“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不但治水成功,而且对整个山川、湖泊、道路、平原,都有了丰富的认识。
然而,近代西方学者夏德著《支那太古史》,否定有大禹治水的事实。他认为开挖长江、黄河和汉水的工程量,比万里长城的工程量还要大四五倍,《尚书》《史记》所载大禹治水根本不可能。中国学者丁文江《论禹治水说不可信书》和顾颉刚《论禹治水故事书》,也都持否定态度。
大禹治水的传说,确实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夸张之辞,这一点就连孔子都注意到了,孔子在《论语》中虽然称颂大禹,但是对于大禹治理黄河、大江却未着一字,于治水方面只说他“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意即自己住得很坏,却倾全力兴修农田水利。据此,周谷城《中国通史》又出一说,认为当时水患多发生在接近河流的平原地区,因这些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所以古人便逐渐向近水的平原地区发展。
为了利用水利,求得生活的安全和生产的便利,与水患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在这背景下产生的,治水的目的只是谋求安全的栖息之所,并不是大规模地疏浚河道。因为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是不可能从事这种浩大工程的,但以泥土筑堤防水则有可能。所谓治水,只是如此而已。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大规模治水的遗迹至今未有发现,便是一个明证。
更多未解之谜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