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韩非子怎么死的

时间:2018-01-10编辑:梓岚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综合了商鞅的 “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

韩非本是韩国贵族,与李斯同为荀卿的学生,后两人一事韩王,一事秦王。韩非建议韩王富国图强,但却未得韩王的重视。他著《孤愤》《说难》《五蠹》等十万余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秦王读了他的著作后,大为赏识,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但当韩非真的来到秦国,却很快被送进了监狱,走上了不归之路。

关于韩非的死,自从王充《论衡》一书中讲了 “韩非之死,乃李斯忌才所致”后,史家莫不踵其说。李斯与韩非虽是同学,但“斯自以为不如非”,因此当他得知秦王赢政看重韩非的时候,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就伙同姚贾,对韩非进行诬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中记载说:“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 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司马迁的记载,也使人们觉得“韩非死于李斯之忌才说”是史有定论的。

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定说,他们认为:

一、当时介绍秦王 读韩非著作的正是李斯,如果李斯妒贤忌能,又何必多此一举?

二、 韩非的被囚被杀,不是在秦王欲对他加以重用之时,而是发生在“未 信用”的情况下,可见,当时韩非的学说虽得秦王赏识,但在地位上 还没有构成对李斯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李斯有什么可以妒忌他的 呢?

三、李斯一生对韩非是十分钦佩的,直到秦二世即位,李斯被系 狱中之时,他还多次用“韩子之言”劝二世实行申韩之治。这样的李斯,难道会忌才乃至置韩非于死地吗?

还有部分学者虽承认韩非之死,李斯脱不了干系,但其原因决不是“因忌而杀”。他们认为,李韩二人的矛盾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首先,他们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不同,一个爱韩,一个忠秦,两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断激化,势必会使李韩两人的关系不可调和,这种矛盾不是个人之间的恩怨问题。

其二,李韩之间的矛盾是紧紧围绕赞成还是反对秦统一中国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韩非是抱着“弱秦以卫国” 的目的到秦国来的,李斯则站在维护秦统一六国的立场,对韩非使秦的政治目的和意图作了全面分析后,揭穿了韩非使秦的目的。

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韩非被杀,是这场斗争的必然结局,集中反映了秦、韩之间矛盾斗争的尖锐程度,也表现了李斯辅佐秦王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嫉妒” 二字是无法说明这场斗争的实质的。

一部分学者认为韩非之死的主要责任应由秦王来负。秦王政即位后,对内加强君权,扫除妨害集权的障碍;对外则致力于兼并六国, 统一天下,韩非的法治思想和君主极权论正符合他的需要,因此刻不容缓地要见韩非。而韩非虽然看到天下统一的趋势,但终究不忍于本国的宗庙社稷被毁,因此,他来到秦国后,不仅没有为统一献策,反而向秦王提出“存韩”的要求;只谈君主极权,不谈统一天下。

这就与秦王的宏图产生了距离,秦王不仅不会重用他,而且还产生了怀疑:他是否韩国派来的奸细?在这种情况下,李斯、姚贾们才有可能“进谗言”,进而“遗非药,使自杀”,如没有秦王的默许,李斯等敢轻举妄动吗?

《史记》虽然记载了韩非死后秦王感到后悔,但秦王既没有为死去的韩非正名,也没有追究李斯、姚贾的诬陷罪或擅自谋杀罪, 这已经可以看出秦王在这一事件中的立场和态度了。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理由是秦王政对韩非的著作赞赏备至,为了得到韩非,不惜动用军队向韩国索取。而一旦韩非来到身边,却突然产生猜忌,甚至要置其于死地,这种“叶公好龙”的行为似乎太不合情理。

韩非究竟是死于李斯的“忌才”还是死于反对兼并的斗争?是死于李斯的诬陷还是死于秦王的猜忌?李斯杀害韩非是擅自行动还是得 到秦王的授意?这些都是有关韩非之死悬而未决的问题,学者们的不 同见解,或许能给您的思考带来一些启迪。

韩非子的法家学说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