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万年寺佛教圣人的传奇故事

时间:2018-10-19编辑:梓岚

峨眉山之所以成为佛教圣地,原因在于这里有一座万年寺。万年寺创建于晋,最初名叫普贤寺,唐时改名为白水寺,宋时又称作白水普贤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重新修建的白水普贤寺竣工,竣工这天正好碰到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了给太后祝寿,明神宗立即将白水普贤寺改名为“圣寿万年寺”,此后虽然多次被毁又多次被重建,但却再未改过名字。

万年寺位列峨眉山八大著名寺庙之首,在它的大殿内供了些什么佛?这些佛的身后又有着怎样的动人传说?

在了解万年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隐藏其间的动人传说之前,人们首先想要知道:佛教圣地的大殿内都安放哪些佛教圣人?这些佛教圣人背后都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万年寺的巍峨宝殿内所供阿弥陀佛铜像,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弥勒是梵语的音译,弥勒为姓,意译慈氏,字阿逸多,义为无能胜。传说这个弥勒菩萨的经历非同寻常,他出生在南天竺(印度)婆罗门家里,生来相貌庄严,聪慧异常。

bdaed2a5fbeada3006b86e0b9daeacd5.jpg

按印度的习惯,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当相师为弥勒菩萨看相后,惊异地说:“这个孩子具有完全的轮王相,长大以后必然要成为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朵里面,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担心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急忙忙想要搜寻到这个孩子,然后杀掉。孩子的父亲预感到大祸临头,马上将他藏匿在他的舅舅家中,舅母担心他的灾祸还不能避免,立即要求他出家去修习佛法。

由于弥勒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贵族家庭中,所以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装扮自己。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献给佛,佛将它赐给各位比丘,各位比丘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独弥勒坦然接受了这件袈裟,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讨饭吃,这便引起一些比丘的议论,他听到这些议论后根本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弥勒成佛的历史,比释迦牟尼资格要老得多,但他因为喜好郊游,爱吃穿,而重视慧眼、勇猛精进却不如释迦。弥勒出家后,不与小乘比丘为伍,而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同事,所以在大乘法会上,弥勒都占有重要的席位。释迦牟尼在他的众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他选择弥勒做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件事甚至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议。由于弥勒佛的特殊地位,因此凡是佛教圣地一般都供奉着弥勒佛铜像,以此倡导弥勒佛善待世间万事万物的精神。

6331762c0518c04c71f6e616b76f4eac.jpg

万年寺的后殿是一尊韦驮彩绘泥塑像。为什么要在后殿安放这尊韦驮彩绘泥塑像呢?他有怎样的作用呢?原来韦驮天将是南方神将之一,是四天王及三十二将的主位。他身穿坚固甲胄,两手捧持宝剑,现出勇猛威武的形象。受佛令,完成教法外护大任,统率东、南、西三洲,利生化益、救济一切众生是他的誓愿。我国自古以来,凡建寺庙的场所,须先安奉此神像,以表彰他护法的公德。

万年寺最为核心的便是大雄宝殿,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大雄宝殿中为什么供着“三身”佛呢?这个“三身”佛又是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寓意?要揭开这个谜团首先要知道佛是谁。佛教中所说的佛一般是指其始祖释迦牟尼,他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当时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

df4b85289777830ee8569389a6da2790.jpg

29岁(一说19岁)时,他有感于人世间生、老、病、死各种苦恼,悟知世间一切无常,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便舍弃王族生活,决意摆脱尘俗的纠缠,出家修道。他在80岁的时候去世,遗体被火化,在火化后的灰烬中得到一些佛骨舍利子,被分给8个国家建舍利塔供奉,他身前所说的佛法,被弟子们整理成经、律、论三藏。“三身”佛亦称“三佛”,指三种佛身,即释迦牟尼的三种形象:“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依次被称作“毗卢遮那”(佛的本身的意思)、“卢舍那”(光明遍照的意思)、“变化身”(相互呼应灵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