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3编辑:浮泊凉
城墙保护着皇室的安危,按理说应该会固若金汤,但是在北京的城墙上却缺了一角,这是怎么回事呢?
《光绪顺天府志》说,北京城雉堞11038,炮窗2108。内城周长约四十里。墙高三丈五尺五寸,围栏高五尺八寸,通高四丈一尺三寸。明洪武、永乐年间都重修加固城垣。宣德九年,以五城神机营军工和民夫修城垣。这时才把城垣外壁包上砖。
正统元年到四年才建成九门城楼和桥闸、月城(平常叫瓮城)和箭楼等。城垣内壁也包上砖。各城门外立牌楼,内城四隅各立角楼。城外挖濠建石桥。嘉靖年间又在南边增修了二十七里的外城。修建北京城一直是“皇极用建,永固金汤”的大事。
全城以前门至地安门为中轴,正南正北,整齐如划。从1972年和1975年美国发射的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在北京上方900多千米的高空拍摄的卫星照片上看,最为清晰的就数明代修建的内城城墙形象了。一般说来,城墙应修筑成方形的,我国的一些古城大都如此。可是北京内城城垣的西北角却不呈直角,城墙到了这里,却成了东北-西南走向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解不开这个谜。
有人从地形上进行分析:元时大都的北城墙,在现今德胜门和安定门以北五里处,至今遗迹犹存。它的西北角并无异常,是呈直角的。明代重修北京城,为了便于防守,放弃了北部城区,在原城墙南五里处另筑新墙。新筑的北城墙西段穿过旧日积水潭最狭窄的地方,然后转向西南,把积水潭的西端隔在城外,于是西北角就成了一个斜角。明初时,积水潭的水远比现在要深得多,面积也大得多。为了城墙的坚固和建筑的需要,城墙依地形而呈抹角是合乎情理的,所以这种观点被很多人所接受。
第二种说法是,从国外卫星影像分析,北京城西北角既有直角墙基的影像,又有斜角的墙基影像。这两道墙基的夹角为35°〜36°,正东正西墙基线正位于元代海子西北端北岸附近,和东段城墙在同一纬线上,这说明这里确实曾修过城墙。可是为什么没有修成呢?通过卫星影像还可以看到,从车公庄到德外大街有一条地层断裂带,正好经过城的西北角与那段直角边斜向相交。
现在的北京城是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的,建城时北京城四角都是直角。但明清两代,北京及其附近地区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每次地震北京城西北角从西直门到新街口外这段城墙都要倒塌。虽经重修多次,但无论建得怎样坚固,总是被地震震塌。据考证,原来地下地基不牢,可能有活断层。皇帝陛下不得不屈服于地震的威力,决定将西北角的城墙向里缩一块,避开不稳定地段。以后北京地区虽又经历几次地震,城墙却再没有倒塌。这就是为什么缺一个角的原因。
第三种说法是,北京城的设计处处都有含义,其中不修全可能是因为上天的暗示。如紫禁城这个名字取自紫微星垣,紫微星垣系指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群。古人认为紫微星垣乃是天帝的居所,而群星拱卫之。所以自汉以来皇宫常被喻为紫微。
为佐证这个说法,紫禁城内特意设有七颗赤金顶(分别是五凤楼四颗,中和殿、交泰殿、钦安殿各一颗),喻北斗七星。有七星在此,谁能说不是天上宫阙?所以北京城墙缺一角必然有什么含义。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明初年,燕王修建北京城,命手下的两个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设计北京城的图样。他们俩在设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眼前都出现了哪吒的模样,他们很害怕,哪吒说不用害怕,我是上天派来的,告诉你们要如何建造都城,你们按我手中的图建造吧。
于是两个人就都各自照着画了。姚广孝画到最后,吹来了一阵风,把哪吒的衣襟掀起了一块,他也就随手画了下来。后来建城的时候,燕王下令:东城照刘伯温画的图建,西城照姚广孝画的图建。姚广孝画的被风吹起的衣襟,正好是城西北角从德胜门到西直门往里斜的那一块,所以至今那里还缺着一个角呢!北京城墙到底为什么缺少一角现在仍不得而知。令人叹息的是,北京城墙现已拆除怠尽,城墙缺一角之谜也许将永远不得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