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6编辑:文二
《马拉之死》简介:《马拉之死》的内容是什么?《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如何评价《马拉之死》?《马拉之死》有什么寓意?小编马上为你介绍:
《马拉之死》简介
《马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于1793年创作的画布油画,现收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马拉之死》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在封闭狭小的陋室里,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着笔,一手握着染了鲜血的信,油画的上半部笔触松散凌乱,可能是一面墙,也可能只是含糊不明的空间,代表着永恒的虚无,但那个充当书桌、粗糙平实的木箱,仿佛在诉说着马拉的美德。
这幅画通过去除所有的动作、所有的寓言人物以及弱化所有的谋杀痕迹,创作出一副革命者圣像,成为法国大革命史上的经典作品。
《马拉之死》的内容
《马拉之死》描绘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遇害的雅各宾派领袖马拉被刺的情景:马拉倒在浴缸中,鲜血从他胸口流出,带血的匕首掉落在地上。马拉的躯体无力地垂到一边,手中还拿着刺客的信函,右手还握着笔。他审批的木箱上有墨水瓶和纸。
手上的便笺写的是:“1793年7月13日,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马拉:‘我’十分不幸,指望能够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而木箱上的便笺上写的则是:“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马拉之死》创作于法国历史上动荡,血腥,也是伟大的变革时期。路易十六治理下的法国当时正处于一场危机中,这一波灾难的导火线照例是金融危机, 法国因资助美国争取独立而洋洋得意,但财政上的拮据又迫使国王向人民增税。以避免破产。因为贵族、神职人员可以免税,但是穷苦的平民们却要为此掏空口袋。1789年,法国作物歉收,物价飞涨。
二、事件背景
1793年7月13日夜晚,法国大革命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保尔·马拉遇刺身亡。7月14日,法国召开国民大会,谴责保皇党的反革命阴谋。一位名叫希罗的代表发言,呼吁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拿起画笔为马拉报仇,要让敌人看到马拉被刺的情景发抖。
大卫是法国绘画中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国民大会议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他接受了这一任务后,立即赶到事件现场,了解情况,为死去的马拉画了头像,下石膏面模作为形象参考。他还把刺客留下的匕首和马拉死去的浴盆搬回画室,作为创作的依据。
科黛以向马拉举报康恩地区的吉伦特党人为名,进入马拉的浴室。事后的审讯记录表明,当时科黛向马拉举报了18名吉伦特党人,马拉一一记下,并表示第二天就要按名单抓人并送他们上断头台。此时科黛掏出小刀,一刀刺杀了马拉,然而她并没有逃走,而是静静地等待抓捕。
所以,当时马拉手上的便笺,应该是那张他准备处决的18人名单。因此,有理由怀疑,桌子上充满慈善温情的钱和抚恤信,也来自大卫的杜撰而非事实。马拉死后,雅克·路易·大卫为马拉画了《马拉之死》画作。
如何评价《马拉之死》?
19世纪法国现代派诗人、评论家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马拉之死》“没有迂腐平庸之处,既有一种柔和的的情调,同时又有一股动人心魄的力量。该画作是一出触目惊心的戏剧。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力使得该幅作品成为现代艺术的奇迹之一。”
前苏联美术评论家尤·戈·夏皮罗:《马拉之死》“把一个人的生活、斗争、社会观点和死亡描述得比长篇大论可能记述的还要充分。”
《马拉之死》有什么寓意?
让·保尔·马拉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雅各宾派政治活动家。
1973年7月13日,年轻女子科黛来到巴黎圣·奥雷诺街马拉的寓所,她向门卫提出要见马拉,遭到门卫的拒绝,双方大声争执起来。这时,泡在浴缸中的马拉听到争吵,吩咐夫人命令门卫准许来人进入。
女子进屋后不久,从浴室传来马拉的一声惨叫……当马拉夫人及佣人等跑进浴室,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选马拉赤裸着上身倒在浴缸里,包裹着的黄色头巾垂在脑后,胸前肋下股股鲜血直淌,握笔的右手垂落在缸边,旁边放着一把匕首,左手攥着一张便笺。
马拉就这样惨遭杀害,离开了他的未竞事业。
法国绘画大师雅克·路易·大卫被马拉的死所震撼。画家的愤怒激发出创作的激情,他将马拉之死绘到画布上,成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马拉之死》真实地再现了这位革命家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对反对派分子的无情揭露。用大卫自己的话讲,“把马拉为人民而操劳的生活情景展示给人民是有益的。”
但是,大卫并没有明确指出《马拉之死》的构图,其内在含义是什么?
有人说:这幅画就是一种白描直叙,是以写实为主,树简洁、朴素的画风。
而许多行家则认为,大卫构思《马拉之死》从构图上看似写实,但真正寓意在于把马拉朴素、勤奋、忘我献身的高尚品质充分表现出来。
画坛巨匠大卫自己是怎么想的,却一直没有对外界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