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3编辑:文二
珊瑚礁简介
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大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
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
珊瑚礁怎么形成的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
珊瑚礁的形成条件
一、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限可达29°C。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
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C,属珊瑚生长最佳水温范围,但海南岛的季节变化大,水温不稳定,对珊瑚生长有抑制作用。海南岛和台湾岛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二、盐度
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南海盐度为34‰,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有淡水注入,盐度略低,为32‰左右。
三、水深
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四、光照
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五、风和风浪
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如果风浪有季节性变化,礁的形状会出现双马蹄形。所以根据古代礁的形态可判断古风向。过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在基底上固着,不发育礁。
六、河流
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七、海平面变动
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
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这种影响因素对古代礁意义较大。
八、海底地形
无论在大洋或浅海区,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地形上,如大洋中的平顶海山、海底火山、大陆架的边缘堤以及构造隆起上。由于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发育有很大影响。
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择。
九、藻类与物种
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珊瑚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
藻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珊瑚礁的形成要求及过程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海洋知识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及海洋百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