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30编辑:阿泽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给人带来太多的惊异,惊异之一就是在遗址中发掘出了达万件动物遗骸,如此丰富的骨料为河姆渡人制作骨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河姆渡人是聪明和智慧的,他们把动物骨骼中的骨、角、齿及其他部位,加以简单的锉磨加工,制成种种骨器。大型动物的肩胛骨本身就像一把铲子,只需在骨臼部位略作加工,便成为一把十分合用的骨耜。鹿类是河姆渡人主要的捕获动物,质地坚硬的鹿角可成为加工成骨器的最好材料。
截取粗大结实的分叉部位,略作加工,即使一把上佳的器柄。截取鹿角之尖端,只要稍加锉磨便是一件很好的角锥和角凿。若再把中部磨出倒钩,后端钻上一孔,则成一把极好的梭形器了。河姆渡人把鹿角的每一个部位都利用起来。
王因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数量极其惊人,在文化层与灰坑中出土的动物骨骼、蚌壳达到万余件,用动物的骨、角、蚌做成的工具和装饰品达到千件以上。可见,当时的先民们对骨器是如此的重视。
问题在于,为什么先民们对骨器表现出了比石器更大的兴趣呢?
首先,不少动物的骨骼的硬度比石头的硬度大。新石器时代的骨箭镞如硬度极高的圆锥形鹿角不只可以作为一般的工具使用,甚至还可以用它来开凿石料,制作石器。
其次,动物骨骼的品种多,不像石料那样的单一。从王因遗址的发掘看,被这里的原始人用来制作骨器的动物骨骼分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贝类,具体的品种多达42种。从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看,小到青鱼的肋骨,大到象牙、鲸鱼骨,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了。总之,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各类动物的骨骼,都可利用起来制成用途各殊的骨器。
再次,自然造型好,加工方便简单。每一种动物的支架由几十种甚至几百种骨片组成。这些骨片的形态是各异的,正好可为人类利用来制作各种工具和生活器具。比如,哺乳动物的牙齿,是其骨骼体系中最坚硬的一部分,外部包裹的那一层牙釉质硬度比钢铁还大,仅次于金刚石。哺乳动物的门齿,如一把铲子,两旁的犬齿,像尖刀一样,后面的臼齿,像副磨盘。先民可以利用动物牙齿制成各种凿、挖工具。有些动物骨骼的形状,装配上木质的柄,便可使用了。
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捕获动物品类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兴趣转向骨器。
一些专家认为,骨器用之于生产,这是骨器时代到来的根本标志。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原始先民把大、中型动物的前肢的尺骨,做成有巨大冲力的骨凿,这在生产中,尤其在原始农业生产中作用是很大的。大型动物长而且宽扁的肋骨,表面光滑平整,可做成骨刀和骨锯,在生产中可作砍伐树木用。更为重要的是,骨器直接使用于农业。在我们称之为江南文明祖地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发现了不少作为挖土工具的骨耜,其挖土之深,效率之高,都远在石耜之上,在河姆渡大量的骨器中,以骨耜为最多。特别引起人们注目的是,在河姆渡还发现了骨梭,可见骨器还用之于纺纱织布呢!
先民还将骨料做成种种生活用品。从河姆渡,从大汶口,从跨湖桥,还有其他一些遗址发现的精巧的骨针,是任何石料磨制不出来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前的“骨笛”河姆渡的骨针选用长条骨料制成,先在两面琢刻,钻出针眼,然后再磨出细长的针身,花的气力是很大的,但十分精巧,跨湖桥人用的一枚骨针,最大直径为2毫米,针孔直径小于1毫米。也是采用双面钻孔技术,但在技巧上比河姆渡更上了一层楼。发现的骨笄,可用于束发,比起石制品来自是另一番风景。骨匙,骨匕,都可用于餐中,尤其是骨匕对肉类食品的切割,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先民们还将骨精制成艺术品。河姆渡人对象牙坚硬细腻的质地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细心地把象牙剖成片状加工,制成蝶形器、鸟型牙匕或小盅,并在器物上雕刻“双鸟朝阳”、“蚕纹”等精美图案。在河姆渡,还发现了三孔或单孔的骨哨,说明悠扬的乐声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这里的上空回荡。
上面这些,都在证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骨器时代。但是,也有一些专家不这样认为。他们说,骨器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不小作用,但与石器比,作用显然还要小得多,因此还称不上是一个时代。再说,在先民遗址发掘中,像河姆渡、王因这样骨器集中的地方有,但不太多,大部分遗址仍然是以石器为主,因此还是统称为石器时代好。这当然还是个未解开的谜,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然后才能得出大家都能认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