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8编辑:罗生门橘子
据介绍,1992年4月5日,美国哈佛大学福尔曼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地理系的黄润华教授和高豫功讲师来到避暑山庄参观考察。当他们来到“热河泉”畔,欣赏此处美景时,脚下的石板路把福尔曼教授吸引住了。他指着一块石板上碗口大小的三趾状印迹说:“这不是恐龙的足迹吗?”
2018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带领团队来到避暑山庄,根据当年留下的线索,开展了一场“恐龙足迹”发现之旅。通过深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地探勘,最终发现近300枚恐龙足迹化石。
12月6日,承德召开“避暑山庄恐龙足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记者陈宝云摄
很快,避暑山庄恐龙足迹成为国际古生物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更让“多元化”的避暑山庄再次呈现在世界舞台。
此前,避暑山庄发现恐龙足迹虽一直备受各界媒体关注,但一直未得到官方权威机构证实。不久前,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Martin G.Lockley)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安东尼·罗米里奥博(Anthony Romilio)共同研究的成果论文,在国际知名古生物学期刊《白垩纪研究》上发表,是对承德避暑山庄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最为有力的官方回应。本次考察发现了一个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显然是由蜥臀目(包括兽脚类和蜥脚类)组成,其中又以兽脚类、鸟类占绝大多数。承德地区这些丰富的足迹记录表明,华北的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从燕辽生物群开始,到土城子足迹动物群,再到热河生物群。
据了解,下一步,承德市文物局和邢立达教授团队将就恐龙足迹的保护与利用进行讨论,促进承德旅游与科学普及的发展与落地,以文旅融合激活宝贵遗产的活力,使避暑山庄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