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小云南:难解的一个祖籍之谜

时间:2017-02-16编辑:历史狂流

我国地大物博,每一块土地都有他说不尽的故事。寻根问祖有时并不像我们所想得那么简单。营口地区曾有一些人自称祖籍“小云南”,但不知道“小云南”在哪里。多年以来,“小云南”渊源之说一直是国内史学界讨论的问题。“小云南”究竟在何处?本文试将各家之言梳理出来,与广大读者交流探讨。

近年来,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有识之士加入到编修家谱的事业之中。部分市民曾到史志办,为撰写家谱查找资料,其中有查阅“小云南”资料的来访者。营口地区部分网站也出现过寻找祖籍“小云南”的留言。如:营口大石桥高坎镇下土台村的董氏家族中,老辈人口传董家是来自山东“小云南”,而且有说是顺治八年移民,来自山东登州府,也有说来自济南府。目前在辽宁省营口、大连、本溪、抚顺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及北京等地,都有该族董姓人,却都没有准确说出祖籍到底在哪里;还有的网友说,我的老家在盖州邵屯村,听老辈人讲,当年来自山东登州府,小云南人,现有排行字“廷、连、洪、桂、振、希……”另有网友介绍,祖辈一直告诉我们来自“小云南”,嘱咐我们不可忘记。现在已经传了几代了,家族里没有人知道“小云南”在哪里……

许多营口人将祖籍追溯到“小云南”,然而“小云南”究竟在哪里,竟成为营口地区民间寻根问祖的“难解之谜”。

笔者查找相关资料发现,辽宁其他城市以及东北三省和山东等地都有人称祖籍“小云南”,对于“小云南”现为何处,国内史学界也是说法不一。针对这个谜团,笔者查阅了一些国内历史学者公开发表的文章和报道,以及鞍山谱牒文化研究会钟连良会长提供的《小云南文集》,发现对“小云南”出处之说就有七八种之多,如:云贵边界乌撒卫说、山东鳌山卫说、云南祥云说、山西北部“云中之南”说、山西洪洞“大槐树”说、山西运城“小云南”说、安徽凤阳说等。《辽南宁氏家谱》的主编宁长占、鞍山市胡忠奎、吉林梅河口孙有仁都是“小云南”的后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云南”的研究,并且多次实地考察,发表过许多关于“小云南”探源的文章,他们对“小云南”的具体发源地有着不同的论证结果,而且提供了各自不同的依据。

一是云贵一带乌撒卫说。其依据是《蓬莱县志稿》中记载:“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及永乐二年(1404)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乌撒卫”是明代地名,在云南、贵州交界一带,即今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

鞍山市胡忠奎通过调研认为:“小云南”是云贵交界一带的俚称。祖籍“小云南”的先民,来源于明朝初年傅友德将军赴云南讨伐元军所带的30万大军,他们来自中原各个地区,在云南参加了“乌撒之战”,平息云贵后驻守乌撒卫,实行军屯。

这些官兵及其家眷在云南乌撒卫屯田生活了20多年。明洪武中期为防倭寇侵袭,山东沿海地区先后设置卫所,这些卫所需要屯兵把守,明朝就从乌撒卫等地调兵到山东各卫所驻守。清顺治年间,清政府鼓励汉人到辽东垦荒。此时,在乌撒卫参加过军屯,而后又调防山东各卫所的部分明军后裔,最终踏上了东北的土地定居。他们世代口传的祖籍“小云南”,即云贵一带乌撒卫。

二是山东鳌山卫说。明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带30万大军讨伐云南,战后在云南乌撒卫等地军屯驻守。建文四年(1402)山东沿海地区为防倭寇侵袭,设置鳌山卫及其属所,并从云南乌撒卫等地调防官兵及家眷驻守鳌山卫及其属所。清朝裁撤卫所,这些人转军为民,有的搬迁到了东北。

吉林梅河口的孙有仁认为,“小云南”就在山东鳌山卫,“小云南”纯属军屯调防的产物。可以说没有调防就不会有“小云南”称谓的诞生。鳌山地处无人居住的沿海荒郊,建卫后辖区内人口基本都是从云南来的,这里就自然成了云南人王国,为区别原居住地云南,就把现居的卫所区域称为“小云南”。

三是云南祥云说。据《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洱海卫所环坞甚大,西倚大脊崇岗;东面东山对列,东南汇为青龙海子,破峡而绕小云南驿为水口……”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考证,徐霞客笔下的“小云南驿”就是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18里的云南驿。

营口宁长占在其编写的《辽南宁氏家谱》中写到:验证“小云南”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云南”二字,二是“小”字。祥云县在历史上先后有“云南州”“云南县”之称。“县”与“省”相比,自有“小”“大”之分。祥云县(即云南县)占据这两个基本条件,故被当地和外地俚称为“小云南”。除此之外,还有谱牒为证。山东烟台王懿荣《王氏家谱》记载:“王氏迁来福山县第一世祖王忠,云南大理府云南县人……云南县是云南的一个县,对比之下,故称小云南。”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来自云南大理的迁民落户胶东半岛各县,在当地县志和家谱中多有所见,其中,该乡尹、宁、韩、赵四姓人家的先祖于明朝永乐二年由云南平浪(今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平浪镇,历史上云南县和平浪镇曾为同一辖区)迁至山东即墨县定居,在当地被俗称“小云南人”。所以他认为,从以上史料和考察情况来看,“小云南”即云南“祥云县”。

四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说。其依据是明朝初年的大规模移民,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据《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至永乐十五年(1417),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分赴各地的外迁移民共18次,移民总人数近百万。其中明确记载向山东移民2次,总人数在10至15万之间。迁入山东的移民,多在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莱州府。迁入莱州府辖境的移民,分流到胶东半岛各地。这些移民就把洪洞县大槐树作为老家写进了家谱,有人认为“小云南”就是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

五是山西云中之南说。据《牟平县志》记载:“洪武四年,山后徙民事,谓: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称。战国曰云中,秦汉置云中郡,北周置云中县,隋置云内县,金元皆置云州,其地俱在今晋、察、绥三省之交。则云中、云州之南,或云岗、云阳、云泉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登莱迭遭金元之乱,居民死亡殆尽,多是移民来此……迁者不忘旧居,故传称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别之为小云南。”据《文登市志》记载:明初至清代中期,朝廷多次下令从山西、云南、四川、江苏、安徽等省移民登莱。所以有人认为,“云州之南”的移民迁到莱州和文登之后,为了表示不忘故地又能和云南省区别开来,所以称祖籍“小云南”。

六是山西运城说。据说在晋西南的运城地区历史上曾修过一条小运河。人们习惯把晋西南称为运河南,因乡音将“运”唤作“云”,故把运河南所称“小运南”演变成了“小云南”。

七是安徽凤阳说。据山东《刘氏家谱》记载:“‘小云南’之‘云’应为‘运’。”称古时刘氏祖先所在地山西运河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元朝时期全国战争频繁,各地人口不均衡,刘氏祖先跟随移民迁移到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濠州与凤阳地区。为了纪念刘氏原故乡山西运河以南,故把新落户安徽所在地称作“小运南”,后人讹传为“小云南”。

以上各渊源之说,笔者没有实地考察,只是根据公开发表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不能妄断“小云南”到底在哪里。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虽经历代史学家研究,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期望笔者此文能为“小云南”后人寻根问祖提供参考,至于“小云南”到底在哪,最终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察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