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颐和园

时间:2018-03-22编辑:梓岚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帝后的行宫和花园,位于北京西山脚下,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为前清“三山五园”中的最后一座,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修造的最高水平。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毁园,1886年重修后更名颐和园,为慈禧太后的夏宫。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法、俄、德、英、意、日、奥、美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后于1902年修复。1924年被辟为国家公园。

颐和园占地2.97平方公里。主体结构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水面约占四分之三,是一座在自然山水基础上经人工改造,恢宏、精美的大型山水园林。 共有100余处景观,可大体分为宫廷朝政、寝宫生活和苑景游览三大区域。

宫廷朝政区在东宫门内,中心建筑仁寿殿,是慈禧与光绪皇帝处理朝政和外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寝宫生活区的主要建筑为: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光绪皇帝和皇后居住的玉澜堂、宜芸馆三座院落,以及对中国京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有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的德和园大戏楼。大戏楼为慈禧60岁生日而建,共3层,高21米,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共称“清宫三大戏台”。

苑景区占全园总面积的十分之九,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万寿山以佛香阁为中心,营造出层层上升的中轴线建筑群,直至山顶供奉无量寿佛的智慧海,气势磅礴、规制严谨,突出了皇家园林的造园主题。而昆明湖婉约、自然、秀丽、优美的十七孔桥横卧其上,深具江南之神韵。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并借景西山的西堤,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佳的借景范例。万寿山下的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全长728米,也是世界长廊之最,廊上共有彩绘图案14000余幅。

此外,在万寿山东侧有一个完全呈江南之风的园中之园——谐趣园;西侧有“画中游”和一个由大理石制作的永远也开不走的船——石舫;后山还有藏族风格的宗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苏州街等。

颐和园万寿山和昆明湖

秋日的黄昏,昆明湖水平如镜,天高云淡,颇有“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之感。

颐和园自佛香阁俯瞰昆明湖

万寿山与昆明湖构成极为疏朗的自然环境,配以岛、堤、建筑及园外借景等,形成连续不断的风景画卷,既突出了皇家园林的造园主题,又深具江南水乡的神韵。

颐和园玉带桥

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一座拱桥,由青白石和汉白玉雕凿而成,桥拱高且薄,呈曲线型,故名玉带。玉带桥是昆明湖的入水口,清代帝后自园中乘船去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

颐和园西堤

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其间点缀着特色各异的小桥和楼阁。西堤将昆明湖一分为二,构成了“景外有景,湖外有湖”的景致。

颐和园苏州街

即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小镇而建的买卖街,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孤本。清乾隆时期,两岸有各式店铺,店员由太监、宫女装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

推荐文章中国历史和自然遗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