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2编辑:梓岚
福建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内陆地区,距台湾海峡120多公里,由46座分布在稻田、烟草田和茶园中,建造于12世纪至20世纪的生土结构的房屋组成。土楼高数层,平面呈圆形或方形,大型的可容纳800人居住。建造土楼为防御需要,无论方、圆均为封闭式,中间围绕一个开放的庭院,朝外的窗户很少,并且只有一个出入口。
土楼的功能类似于村落,一个家族的人都居住在一起,被称为“一个小的家族王国”或“熙熙攘攘的小城市”。它的特征是高大坚固的土墙,顶上铺有宽大的青瓦屋顶和出挑的屋檐,其最精细复杂的构造可追溯到17至18世纪。土楼被垂直分给各个家庭,每层楼都有2间或3间房子,而与其简单的外表相比,土楼的内部相当舒适,且常常装饰华丽。
土楼是具备防御功能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群居和传统建筑的杰出实例,并且从它们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来看,也是人类居住形式的典范。
土楼分布在福建西南部山区之中,是福建民居中最典型、最具特色、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形式,滥觞于宋、元,经过明、清及民国的发展逐渐成熟,并延续至今。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和怀远楼、和贵楼,以及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其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岁“高龄”,而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的历史。
土楼特指用夯土墙承重的规模巨大的群体楼房住宅,为外土内木结构的建筑,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生土,掺上细红糖、竹片、木条,经反复揉、压及采用中国传统“大墙板”技术夯筑成一二米厚的楼墙。其最有代表性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和 靠背形“交椅楼”,此外还有相应的、非常丰富的变异形式,如伞形、扇形、曲尺形等。
土楼的造型格局,不管是圆是方,均为封闭式,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可以长时间坚守不出。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贮仓,三层以上才是卧室,楼内天井宽敞,设有聚会的大厅、水井、米碓。当唯一的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福建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小天地,尤其是圆楼全部为大家族聚居。有一绝: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长幼一律均等,不论朝向,不论方位,一样大小的居住空间。更令人称奇的是,除通廊式外,圆楼还有一种单元式,独门独院,独自的楼梯,自成体系,如同环绕相接的现代联体别墅。其中华安县的齐云楼始建于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元式住宅。
推荐文章:中国历史和自然遗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