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0编辑:历史狂流
胡同是北京人的灵魂,也是北京人最引以为豪的特文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北京的胡同文化吧。
胡同记录了北京的历史。
北京现在还有许多未经改造的胡同,逼仄、低矮、潮湿、没有卫生间…但他们生活得很充实、很惬意。溜鸟的、溜狗的不会因为生计而停止,天大的事来临,还是该干嘛的还是干嘛去。虽然没有卫生间,但公共厕所给了他们良好的交流机会,公共厕所也是设计得很人性化的,中间没有像南方人的隔板,可以相互递烟,所以他们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厕所里,与邻里兄弟侃大山。
推着自行车,在胡同中穿梭,将近100米的范围内都可以听见糖葫芦的叫卖声“冰糖葫芦”,当时还没现在花样这么多,记忆中当时只有山里红,橘子的,还有山药豆的,价格跟现在来说也是相当便宜了,那时也就是2角,糖葫芦糖少些的4角,糖多的5角,现在的糖葫芦翻了10倍之多,那时生活条件也是很有限,也没什么零食,只要听见糖葫芦的就会立刻从平房中跑出来,拿着家长给的几毛钱买一窜糖葫芦美滋滋的吃下去。
小时的雪下的比如今的雪下的更频繁,下的也比如今的雪更大更厚,一片片的白色很干净,没有那么多的污染,放学的路上几个一路回家的小伙伴大着雪仗,弄的身上全都是雪,小手也是冻的通红通红的,身上也没有感觉到冷,只要一下雪都会找到煤棚或者窗台上没有人碰过的雪,抓上一把就吃下去,感觉真是凉凉的,像吃沙冰一样,虽然家长不让吃,但是自己还是去偷偷吃,让家长看见了肯定是一顿的暴打。
冬天来到的时候总是盼着早点放学或者周二的到来,每个周二都是下午只上两节课,下课的时间也就是2点30左右,几个不知道危险的孩子就去后海去滑冰,背着小小的书包,在冰上滚着趴着,现在的孩子回家可以有电脑玩,游戏机,看看电视之类的,80年代的时候电视大多数家里牡丹黑白电视机,慢慢家里才有熊猫彩色电视,最大的娱乐项目也就是冰上活动,在冰上玩的每次都是天黑了才回家或者家长找来,这两种情况下回家都是快乐并痛着,自己回家可以少挨一些皮肉之痛,要是从远处看见家长出现之后,一准是把孩子给揪到路边上狂揍一顿,嘴里还得教育着(其实就是骂)一路走一边受着拷打,到家以后又该体罚了,印象中大人把我放在院子中间,那冬天冷的,一个孤单可怜的小孩就在院中站了一个小时,当时怎么就没人劝劝呢,进屋之后承认错误半天,第二天醒来,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太阳还是照常升起,挨打还在继续,那时谁没挨过打呢。
现在都是由各个单位组织才会去扫雪,倒退几十年之前只要下完雪各个胡同街坊都会自觉的出来扫雪,没有人去组织之类的,街坊与街坊之间都是和睦的相处,不像当下住的都跟笼子是的,门一关谁都不认识谁,甚至对门打出人命来都不管不问一下。不一会儿胡同里人就多了起来,各家的大门都敞开着,一会儿的功夫胡同就干净了,只能看见路两侧堆得雪,有一年下的雪很大,连着下了几天,路面最下的一层已经接了冰,地穿甲,小孩们就在上面穿着棉鞋打出溜,看谁滑的远,想想也够无聊的,可是当时玩的还挺高兴的,那也是最费鞋的时候,新买的棉鞋穿不了几天就开绽了,一个月我为了玩出溜废掉了5双棉鞋,棉花都露了出来,肯定没的说又是拳脚一顿,那几双棉鞋全给补上了,传了一整个冬天啊,用现在的话说很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