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古代在华北平原上曾有三条黄河流过

时间:2017-01-04编辑:历史狂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一条人文之河,他孕育了中华文化,他是中华文明的摇床。

中国古代在华北平原上曾有三条黄河流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古代,“河”是黄河的专称,但据文献记载,战国中期以前(即公元前四世纪以前)的华北平原上,却同时存在三条被称之为“河”的河流。

这三条大河即:

第一条是《尚书-禹贡》所记载之河,下游由今河北深县流出,穿过大平原中部,由今河北青县以东地区入海。

第二条是《山海经-北山经》所记载之河,大致在河北平原偏西,沿着太行山东麓北流,至今永定河冲积扇南缘,折走今河北霸州市、雄县一线,至今天津市区入海。

第三条是《汉书-地理志》所记载之河,下游离开了太行山东麓,经豫东北、鲁西北、冀东南,东北流至今河北黄骅县境入海。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自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下游自华北平原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不稳定,不时在大平原泛滥、改徙甚至分汊,以至于出现三河并流的情况。

战国中期以后,随着华北平原人口的密集,黄河下游两岸开始全面筑堤,主干道大概固定在《汉书-地理志》所记载河道一线,逐渐形成了西汉大河,但自汉文帝后,因河道淤积,也时常决口。

中国古代在华北平原上曾有三条黄河流过

直到东汉王景全面治河,采取疏浚壅塞、截弯取直等方法,在下游开辟出一条新的河道,大概沿着西汉大河自长寿津(今河南濮阳县西)别出,大体经今冀鲁交界地区,由山东利津县入海,此后大约八百年间黄河下游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