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01编辑:梓岚
月全食简介
月全食(total lunar eclipse),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古人为什么认为月全食是灾难
而在中国古代,古代人竟然把“月全食”看做是灾难来临的预兆,那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和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靠天收,古人对天象和天气的关注度比较高。如果对月食、日食视而不见,不管不顾,也不会把月食视为灾难。增加了对月食、日食的关注度。
再次,历史上,科技不发达,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出解释或判断。增加了不确定性。
第三,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只占地球面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那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增加了神秘感。
第四,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如果太阳、月亮居然被黑暗所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增加了恐惧性。
月食很神秘,不确定性很大,人们很恐惧,还不得不加大关注度,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号呼奔走,连鸡犬也不得安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
《春秋》和《汉书》上记载的月全食
历史上,仅在《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二年间,发生了三十六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
对于春秋期间的日食,《史记·天官书》解释为:“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霸)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之后,众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霸)。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
《汉书·天文志》讲得更加具体:“杀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三十六次日食居然会对应三十六位国君被杀,而且从此天下大乱。《汉书·五行志》已将日食列为灾异,具体记载了西汉两百一十二年间的五十二次日食。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日食后该增加德行,月食后该减少刑罚,异常星象后应该讲究和谐)。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
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在今天,日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完全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少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