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编辑:梓岚
韩信在帮助刘邦战胜项羽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建立了举世无匹的奇勋。韩信 的智谋韬略和用兵的神奇,不仅在汉代,就是在我国三千年的军事史上也少有其 比。但是,这个才能卓绝、功高盖世的军事天才和百万雄军统帅,在刘邦帝此告成 之后,却被以谋反的罪名而杀身灭族!由于司马迁记述韩信生平业绩的《淮阴侯列传》是一篇记载当代史实的文字,在某些地方不得不使用婉转含蓄的笔法,因而两千年来造成了人们理解上的一些分歧。
关于韩信谋反,《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述是这样的:
当陈豨被拜为巨鹿守的时候,去向住在京师长安的韩信辞行。韩信屏退左右, 与陈携手在庭院中漫步,韩信仰天长叹后对陈豨说:“你身处战略要地,握有重兵, 陛下宠幸之臣,别人说你想谋反,陛下不会相信。传言多了,陛下生疑,等到确信你想谋反,肯定会愤怒地亲自带兵镇压。到那个时候,我会在京师配合,天下可得。”陈豨素知韩信的能力过人,对他的分析深信不疑。公元前197年,陈豨起兵,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信称病没有随行,并暗中派人到陈豨处告之,你起兵,我一定帮助你。在韩信准备就渚,就等陈豨批准的时候,被人告发,吕后和萧何定计,把韩信骗入宫中,斩杀于长乐钟室。
这就是韩信勾结陈豨谋反的全部材料!
正如很多人都巳指出的那样,上述材料中存在许多事实不清、违背常淸甚至自相矛盾之处。其中主要是:
(1)韩、陈之谋是在屏退左右秘密谈话中进行的。在当时没有窃听设备的情况 下,局外之人,何由闻之?
陈豨是刘邦亲信之臣,曾追随刘邦攻定燕王臧萘,高袓七年(公元前200 年),封阳夏侯,以赵相国将监代边兵。而当时的韩信则是贬斥王爵的降封待罪之臣,两人素无亲密关系,谋反这种大事,韩信怎会贸然轻盟?
(1)庄陈豨已经举兵,刘邦已经御驾亲征的情况下,韩信竟然暗地派人到陈处,去传一个“弟举兵.君认此助公”的废话,岂非客此一举”更可笑的是.韩信此时困处京师,身边无兵无将,面付京师守御之众,却想与几个家臣夜间联络素无组织部队和作战训练的官徒奴,去做袭击吕后和太子这样重大的冒险之事.并且“部署已定”,又不急发,而要等远在千犁之外的陈豨回话•以用兵如神的军箏絮韩信.如 何会做出这等傻事?
报据《史记》卷九十三《韩王信卢绾列传》•陈豨的起兵反汉,是因为到了边地之后,“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为赵相周昌所疑,周昌回京当面向刘邦作了汇报,说豨宾客甚盛,擅兵于外数年,恐有变。刘邦本来猜忌心很强,加上周昌这番危言耸听的报告*疑心更重;因而不断派人去搜集陈豨的材料,陈豨惧诛,乃起兵' 可见陈豨之反,是在驻代数年之后,遭到疑忌惧洙,这才被迫而起兵的,并不见与韩信有何预谋。
为了弄清事情的真伪我们还必须结合全篇,全书对刘邦、韩信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考察。
因为,韩信是刘邦手下最有本事的人。所以他才成了最受刘邦猜疑.最被刘邦放心不下的人物,当韩信虏魏豹禽夏说,灭魏破代后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当韩信斩陈余,收臧萘,平定赵燕后,刘邦乃“自称汉使,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兵未发者击齐。”当韩信杀龙且,虏田广,平定齐地后,刘邦又“征其兵击楚”。当韩信智慧全军大破项羽于垓下,战事刚刚结束,刘邦又“驰入齐王璧,夺其军。”(《高祖本纪》)而且把韩信的封地也由萍抑成了楚未代菌霧说:“武涉、蒯通说信诗汉.而信咚不忍,自以功多,汉终不夺我齐也。不知功之多者忌之尤其,今日破楚,明日夺齐王信方为汉取夭下,汉之心已未尝一日不在取信也。”(《黄氏日抄》)
刘邦对韩信戒备和敌抑如此,韩信对刘邦却是一片忠诚项羽为了分化汉方营垒.削弱刘邦实力,派说客武涉往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王之”:与此 同时,齐人蒯通看到天下胜负势悬于韩信一人,又仗奇策两次游说韩信背汉浊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他认为这一来韩信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霸主。特別是两位说 客都分析了刘邦的为人,并引古今的成例,说明继续跟随刘邦必有杀身之祸。
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平齐后,泯人向刘邦请求为假齐王。刘邦大怒, 骂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躐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刘邦恍然醒悟,马上派张良往立韩信为齐王。
至韩信由齐王改封楚王,汉王六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又有人上书告韩信 “谋反' 刘邦接到这封检举信,即与陈平定计,假称巡游云梦,大会诸侯于陈(今河 南淮阳h乘着韩信出迎,刘邦乘其不意,命武士予以逮捕。仅仅凭着一纸空文,不 做任何调查,就如此轻易地抓捕大臣,这是什么做法?尤其韩信被械系洛阳之后, 并未下廷尉审查,更无只字口供,又轻易地赦了韩信的罪,降为淮阴侯。
“谋反”之 事何其重大!但案件的提出和了结,却如此草率,如同儿戏。这种反常现象只能说 明是刘邦玩弄阴谋制造出来的一个假案。至此,韩信才开始对刘邦的凶险用心和 自己的危险处埦有了清醒认识,司马迁在记述韩信被夷灭三族之后,文章末尾又 讲了两件亊:一是刘邦平定了陈豨从前线回到京中,见韩信已死,他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春”什么呢?长期以来压在心上的石头终于搬掉了;“怜”什么呢?这样的天才,以这样的罪名被杀,难免没有一些负疚之感。
淸代的梁玉绳在其《史记志疑》一书中,对于韩信被陷害而灭族的奇冤,曾有一段全面的辩白,他写道广信之死冤矣!前贤皆极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庭狱案,叙人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人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巷将者亦复部署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一夕,胎埚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故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怜也。”
梁氏此辩,可为韩信谋反一案定论。
下一节:揭秘郑和下西洋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