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3编辑:梓岚
抚仙湖位于云南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之间,距省会昆明约六十公里。因湖中耸立着两块仙人抚肩巡游状的石头而得名,又称大池、罗伽湖和澄江海。湖面海拔1875米,面积二百一十二平方公里,在云南省境内名列第三;湖水最深处一百五十七米,是国内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白天,抚仙湖受高原风的彤响, 波涛汹涌,到夜晚和早晨,却又异常的深沉,娴静、柔美和秀丽。
2000年底,云南省一个名叫耿卫的业余潜水爱好者在抚仙湖水底发现了大面 积的“具有人工痕迹的水下堆积物' 这一发现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根据耿卫提供的实物、照片和水下录像推测,这里有可能就是唐朝天宝年间突然消失而今仍然找不到任何遗址的俞元古县城。
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注明俞元县是西汉所置,地点在云南省澄江县附近,现在的澄江和江川两县汉时都属俞元县所辖。地理位置的吻合,使抚仙湖水下的发现吸引了更多专家和媒体的关注。
从耿卫提供的证据来看,经过几十次单独或有记者在场的潜水,他说这块水下建筑群的面积大概有七八百平方米,他在湖底陆续发现了石板状的石块、石条,足有五六层高的宽大石阶、青石、形状比较规则的方形石柱、红砂石以及三角形的石体,这些石块堆砌成一道道墙体和大面积的石砌平面,犹如一个断裂下沉的广场,被厚厚的淤泥所覆盖。有些石板上还凿有圆孔,圆孔中有类似“石饤”的东西。
据耿卫讲,1998年他还曾经在湖底发现了一道九米高、数十米长的石墙。他在水下捡到的惟一一块陶片,经专家证实为东汉所制。北大教授、城市环境学专家于希贤先生说可以肯定,抚仙湖里的石块堆砌群,是人类古文明遗址。这一发现,使抚 仙湖古城之谜从传说进人取证阶段。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现。”
记者亲往湖面察看 发现,天晴风静时,水下建筑群纵横的墙基显影清晰可辨;凭肉眼可以看到水下两道“石埂”平行排开,约有数百米长;有的石埂还有规则地交叉排列,仿佛地面上纵横交错的街道。一位多年在抚仙湖从事深水探测的科技工作者介绍说,數年前他曾经通过现代仪器发现湖底有大面积规则的方格图形,经过数千年的淤泥堆积,还能看见这些方格,说明它们应该是距地面较髙的人工堆积物。
从当地群众处得知,这里早就有水中有个澄江城”的传说。按照祖辈传下来的说法,这些“石埂”就是“一座城”或是“城墙”与街道。他们说,“澄江”的“澄”就是 “沉没”的“沉”,原意就是一座古城“沉没”在抚仙湖里。
2001年5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这处水下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中央电视台还特别针对这一中国首次发现的水下古建筑遗址进行了首次的水下 直播,电视台和各宣传媒体的广泛报道,使抚仙湖再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中 国水下考古队利用声纳探测技术首先绘制出抚仙湖的水下三维地形图,确定出考 古工作的具体实施方位。
然后,利用专门用于考古的深潜器和小型水下机器人,辅助考古队员们幵始了这次神秘的探测之旅。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水下作业,发现了令人振奋的陶釜、有人工加工痕迹的巨型石墙。这次水下考古初步揭开了困扰历史和考古学界的三大历史谜团,即神秘的抚仙湖水下遗址究竟是消失的古城,还是坍塌的水坝一类建筑?它创建于什么年代?又是如何沉人湖底的?
考古队利用水下探测仪已经初步证实抚仙湖底古遗址南北长约两千米,东西 宽约一千二百米,是总规祺这到2.2平方公里的大型水下古建筑遗址,从如此宏大 的规模上推断,这处水下遗址当不是码头或水坝一类小型建筑,考古专家认为“不 排除它是一座城市的可能性”,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古代的城市或较大的村落。
另据从砌在石墙缝隙中的贝壳来判断,古建筑的年代至少应是东汉中晚期以 前的建筑。这处古遗址应当是由于地震遗成山体大面积滑坡或由于地层陷落而沉 入湖底的,因为根据近些年的测量,抚仙湖确有逐渐下沉的现象和趋势。有关专家 一致认为像抚仙湖这样大面积的水下古建筑遗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十分罕见,具有极髙的考古价值。
但是,现在对这处宏大的水下古遗址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目前只能凭借已经发现的实证做出推测,要想真正揭开軍在抚仙湖水下遗址上的神秘面纱,还雳要经过长期艰苦细致的探索和研究,本着谨慎务实的态度去进行,绝不能像传奇故事那样仅仅凭借主观朦测去妄加推断。
我们相信,凭佾省古专家的不懈努力和先进的探测技术,抚仙湖水下遗址的判定将随着一层层神秘面纱的逐渐揭开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下一节:泰山是什么时候封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