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论语解读:不改其乐

时间:2017-09-27编辑:梓岚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陋巷,人人都会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是真贤德啊! ”

名言故事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2 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终身追随孔子而不仕。他性格恬淡,聪明过人,长于深思。

孔子把他许为自己德行最优秀的学生,称赞说:“贤哉,回也! ”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最好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会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的是寿命很短,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却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极高的礼遇,在汉时被列为七十七贤人之首,被后世尊为“复圣”。

名言史例

《晋书》记载,有一个叫王欢的山东乐陵人,一贫如洗,备受饥寒之苦,在艰难的环境里,王欢却安贫乐道,潜心钻研学问。

王欢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他就一边讨饭,一边读书、诵诗,从中得到很大的安慰和乐趣。他的妻子愁苦焦急,经常责怪王欢不事生产,不管家业,对他说: “靠读书是读不饱肚子的,还是想办法去弄点吃的吧。”有时不顺心了还要骂上几句。王欢却不以为然,专心攻读不止。

有一天,他妻子见劝说没用,骂也没用,一气之下烧掉了王欢的书籍。然而这一切都动摇不了王灸学习上进的意志。他的妻子见实在无法改变王欢的脾性,就提出改嫁。

妻子走了,王欢不改其乐,不怕旁人讥笑,持之以恒地学习,后来终于成了—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慕容晞称帝时,封王欢为国子博士,并亲自听王欢讲经。以后,王欢被任命为国子祭酒,成了当时最高学府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