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31编辑:梓岚
顺应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清明也是人们走出家门,舒展身体、愉悦精神,开展各种户外体育活动的好时候。自古清明时节的娱乐健身活动就丰富多样,主要有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等。丰富的娱乐健身活动和繁荣的节日景象,构成了清明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略述清明节几种主要健身活动: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拔河。
清明节习俗:蹴鞠
蹴鞠。蹴鞠是古时清明节的一项重要习俗。蹴鞠的意思是踢球。蹴鞠运动产生于战国时期,汉代时发展较快,当时,上自帝王,下至普通百姓,爱好蹴鞠的人极多。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位蹴鞠爱好者,他曾在宫中建造了规模宏大的蹴鞠场,四周围以高墙,并把它命名为“鞠城”。到了宋代,蹴鞠运动进入黄金时期。据史书记载,在宋太祖时期,每年的清明节,王公大臣、宰相宾客,都要在皇宫里举行蹴鞠比赛,有时候皇帝亲自下场,与臣同乐。
元代钱选所绘的《蹴鞠图》,便是对这一事实的生动写照。画中宋太祖赵匡胤与五位臣子围成一圈,正在聚精会神地踢球。由于朝廷对蹴鞠的推崇,蹴鞠运动在社会上极为普及,不仅男子蹴鞠,还有女子蹴鞠。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在清明时节,人们都会选择高岗的空地举行蹴鞠活动。
当时还出现了类似当今足球协会的专门组织——齐云社,它对于促进宋代蹴鞠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明清时期,蹴鞠运动渐渐衰落。然而,到了19世纪下半叶,“蹴鞠家族”中的足球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足球运动迅速普及开来。
蹴鞠比赛与今天的足球比赛有不同之处。蹴鞠时,人们在球场的中央竖起高高的竹竿,并在上面悬挂布网,以此作为球门。球门上的洞,名曰“风流眼”。比赛时,双方球员互相不能过界,要依靠高超的球技把球踢过风流眼,以此分出高下。这种比赛很有观赏性。
清明节荡秋千
荡秋千。荡秋千源于远古藤秋千,春秋时已有。秋千最初叫做千秋,据说是齐桓公北伐山戎族后传入中原。开始时只有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踏板的秋千。到了汉武帝时,因千秋含有人虽死却永垂不朽的意思,为了避讳,故把千秋改为秋千。
荡秋千在汉武帝时主要是后宫女子参与的一项活动,魏晋南北朝以后,此项活动由宫中向民间普及。到了唐代,荡秋千则成了最受女子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寒食清明时节,唐玄宗必会组织宫女们举行荡秋千比赛,眼看着彩娥飘舞,耳闻着娇声婉转,唐玄宗心醉神迷,情不自禁地把女子荡秋千称为“半仙之戏”。
历代文人墨客对女子荡秋千的歌咏之词不胜枚举。白居易在《和春深》中写道:“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在歌咏荡秋千的诗词中,最为精妙生动的要数唐代王建的《秋千词》,词中写道:“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盘中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动,双手向空如鸟翼。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把少女荡秋千时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人们在荡秋千时发明了多种玩法。一种是比赛谁荡得高。人们常在高处系上花、铃等物,看谁在荡秋千时能碰到这些花或铃;或在秋千横板下系上一根用来衡量高度的绳子,看谁在秋千荡起时能把这根绳子彻底带离地面。另一种是比赛谁荡得花样多。一些秋千高手,能在秋千远离地面时,做出金鸡独立、翻身转体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由于荡秋千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培养勇敢无畏的精神,因此,荡秋千早已成为中国传统体育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项运动。
清明节放风筝。清明前后,春风正盛,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自古以来放风筝成为清明节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风筝原名纸鸢、纸鹞,意即一种用纸扎成的能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的东西。风筝之名始于唐代,因为当时有人在纸鸢上绑上一个竹制的哨子,当纸鸢飞上天空时,风进入哨子,发出了像弹筝一样的声音,故称之为风筝。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起初主要用于军事。
自唐代后,放风筝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每逢清明节,人们趁扫墓之际,进行风筝比赛。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誉为“神灯”。过去有放风筝就是为了放晦气的说法。为此,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断线的风筝吹到远方,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放风筝是一项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的娱乐活动。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阳春三月放风筝,清新的空气,轻快的奔跑,不断反复地抬头观望,无疑会促进身体健康。
风筝被扎制成各种优美的造型,绘上五彩缤纷的图画,寄寓着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既能彰显出民族风格又有浓郁的文化蕴含,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如今,风筝早已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节拔河
拔河。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代始有拔河之名。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盛行军旅,主要是用于军事训练,后来逐渐成为民间广泛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唐代尤盛清明拔河,当时拔河是用一根四五十丈的粗麻绳,两端各有许多根小麻绳供人牵拉。
比赛时画线为界,立旗为标,两队人数相等,看哪一方能把对方拉过中线就算是胜利。唐代帝王将相、后宫妃娥都醉心拔河。唐玄宗曾在清明时组织过一次上千人参加的拔河比赛,并邀请各国使节前来观看,以此显示国威和国力。从那时起,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由于拔河运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且有益于弘扬团队精神,因此,这项运动在历史上一直长盛不衰。而且,直到今天,一些单位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之际,亦常常会组织拔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