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元代曲的发展情况

时间:2018-04-26编辑:梓岚

我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从先秦的歌舞汉魏百戏隋唐的戏弄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文体的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为戏剧。到了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城乡戏剧演出的广泛以及舞台表演艺术水平的明显提高,都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元代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大批汉族文人因此而沉沦于社会底层,他们便投身于戏剧创作。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同下层民众及艺人关系密切,因而能够创作出比较真实地反映民众思想感情及生活的杂剧。

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唱词)宾白(对白)科范(动作提示)三部分组成。一般分为四折,一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幕,内容多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元代杂剧剧本创作数量颇多,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中杂剧有530多种,有名有姓的剧作家220多人。许多剧作家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如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他们的创作为文坛掀开了新的一页。

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现存剧本看,元杂剧的题材涉及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世情、神仙道化等许多方面。

爱情剧主要描写青年男女为了争取爱情婚姻自由而向封建礼教、封建势力做斗争的故事,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其代表作。在该剧中王实甫明确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愿望,而他所说的“有情人”包括像张生、莺莺这样未经家长认可自由恋爱私订婚姻的青年,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白朴《墙头马上》中的主人公李千金除了勇敢争取婚姻爱情的自由外,更注重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因此,她敢于藐视封建道德和封建伦理,拒绝公公裴尚书对自己的道歉,表现了坚毅倔强的个性。剧本中流露的追求爱情自由、个性尊严的精神更体现了由宋入元后社会思潮的变迁:一方面,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另一方面,在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尊重个人的意愿和感情开始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

公案剧一般通过刑事案件的审理,揭露贪官污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恶,歌颂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有表彰执法如山、廉洁公正的清官(如包拯)的,代表作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及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等。《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窦娥的悲剧命运是有着元代吏治黑暗、冤狱繁多的社会现实背景的。

剧本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又高扬着正义的旗帜,剧中的正面人物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和崇高精神。剧终出现的“清官”和人间正义的胜利,是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表现,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善恶有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

水浒剧主要描写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的侠义行为,其中尤以歌颂黑旋风李逵的戏为多,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其代表作。

世情剧主要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世情的险恶,特别是富人的悭吝与狠毒、负心汉的朝三暮四、败家子的荒唐可悲等。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救风尘》、郑廷玉的《看钱奴》、秦简夫的《东堂老》等。

历史剧主要表现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歌颂忠臣义士,谴责奸臣贼子,代表作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关汉卿的《单刀会》、马致远的《汉宫秋》等。《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晋国奸臣屠岸贾陷害忠臣赵盾并将其满门抄斩,还千方百计搜寻赵氏孤儿以斩草除根。义士程婴和老臣公孙杵臼分别以舍子、献身的壮烈行为保护了孤儿。

孤儿长大后,程婴告以真相,终于报了大仇。该剧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以此深受后人欢迎,其改编本至今仍在京剧及秦腔舞台上演出。该剧很早就被介绍到欧洲去,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还根据这个剧本写过一本名为《中国孤儿》的小说;小说后来又传到中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神仙道化剧则借鉴、吸取了全真教的思想主张,宣扬人生如梦、神仙度世等,代表作有马致运的《黄粱梦》、《陈抟高卧》等。

元杂剧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剧作者善于把简单的故事写得波澜跌宕,透彻地表现出了人生悲欢离合的情态。在刻画人物时,作者力图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奥秘,曲尽形容,将其个性特征鲜明地表达出来。剧本语言本色当行,作者大量运用俗语、俚语,以及衬字、双声、叠韵,生动活泼又绘声绘色。剧作者也往往毫无遮拦地让人物尽情地宣泄爱与恨,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元代之前,占据文坛主要地位的是以抒情、言志、载道为主的诗歌散文,到了元代,以叙事为主的杂剧成为文坛的主要形式。而抒情性文学如“散曲”的创作虽也给诗坛带来了新气象,但已不是文坛创作的主流了。另外,随着作家与下层民众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学创作也嬴得了更多的观众和读者,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深广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