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老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怎么样设计的?

时间:2018-09-28编辑:文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其历史已有3000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1c4092236f0219ba39cfe51a98040f9f.jpg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宫殿、庙宇、官府都使用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

不过,只要一提到四合院,人们便自然会想到北京的四合院。因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体现了四合院建筑形式的主要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由大门、影壁、倒座、正房、厢房等若干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它们的结构都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体系,甚至有些砖石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木构建筑,并由不同的典型式样代表户主的身份地位。

北京四合院规模小的只有一院,多数有前(外)后(内)两院。

一般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筑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

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做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房、厕所。从外院进入内院的中门,通常是一座称为“垂花门”的小门屋,施悬山“勾连搭”顶(即前后两个双坡顶相接),标志着由此进入内宅。

在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门扇,称屏门,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遇大事或贵客到来时才开启。以中门间隔内外,不仅保持了内院的安静,同时也含有宗法礼制的意义。

cb0de52c908c21a08d467e7e5734578d.jpg

方阔的内院是全宅的主院,北面正房称“堂屋”,大多为三间,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

正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

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故体量最大。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人居住。

正房左右接出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做“纱帽翅”。

正房前,院子东西两侧各建厢房,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

厢房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有时将偏南侧一间厢房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

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廊边常设坐凳栏杆,可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

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为创造亲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

22d678cc5fcd6bfce7510aed79964bf0.jpg

正房之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做居室,或为杂屋。较大的民居可以在堂后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居内眷。

或更在全宅一侧接出另外一组四合院,也有的在一侧接出宅园。

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内院所有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

北京四合院就像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是十分理想的生活空间,最为人们所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