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3编辑:梓岚
公元前486年,80岁的释迦牟尼在印度一个树林中去世,弟子们哭泣着将他的尸体焚化,当焚烧释迦牟尼遗体的大火熄灭时,弟子们在灰烬中惊讶万分地发现:未烧化的除了有一节手指骨、四颗牙齿和一片头盖骨及数根头发,佛祖珍贵无比的殡身遗物里还竟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圆珠状结晶,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还有红色的,小如珍珠米粒,一个个光亮坚硬。
放入掌心细细窥辨,白色的是骨,瓦黑色者为发,那红色的则是肉质。弟子俯首合掌为佛祖的道行高深而不同凡响所折服,于是将这些奇异的骨烬遗物称之为“舍利”,由他的亲属和弟子们作为圣物收藏起来。释迦牟尼死后250多年,古印度一位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部族纷争的印度。为了传播佛教,他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重新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据说,这些舍利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中国各地便有了佛教舍利塔,而法门寺塔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修建法门寺塔最初目的就是供奉舍利。
历史学家们通过考证,得出了法门寺和寺塔建于汉代的结论,并确定法门寺是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法门寺到唐高宗显庆年间被修成富丽堂皇的二十四院,法门寺塔也跟着沾光,修得气势不凡。史载,法门寺塔最初是木塔,但后来却变成了砖塔,而且层数倍增。木塔和砖塔各自延续的时间有多长,什么时候法门寺塔由木塔变成砖塔的呢?
法门寺塔分木塔、砖塔两个时期:木塔有1500多年的历史,砖塔有370多个春秋。汉代木塔建成,十六国和南北朝混战时期,遭到战火焚毁,加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崔浩奏言,禁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法门寺塔遭到一系列的劫难,以致塔寺成为废墟,信徒们还不断来这里烧香敬佛,人称“圣冢”。
过了25年,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为元姓,名为元宏,史称元魏,复信佛教,元魏二年即472年,州牧拓跋育修复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隋开皇三年阿育王寺改名成实道场,舍利塔就此成为成实道场舍利塔。唐初又变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是年法门寺曾遭火焚,塔基残露。到了唐贞观五年,歧州刺史张德亮奏请唐太宗李世民修复法门寺时,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盖塔基。
从后来唐代历次重修塔寺并未提起复建木塔之事推测,张德亮可能是把木塔修复在塔基残露处,名曰望云殿,是以殿代塔,殿楼四层,高达天际以望云。塔可能为方形,现发掘唐塔地基也为方形,比明塔地基大得多。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供养三年后,于龙朔二年送归法门寺地宫,并诏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门寺塔。到了唐景龙四年(710年),题舍利塔为“大圣真身宝塔”,亦名“护国真身宝塔”。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盘踞凤翔的原唐节度使岐王李茂贞,曾多次修葺木塔,添置塔心樘柱,以绿琉璃瓦覆盖塔顶,使木塔更加漂亮,逢夕阳朝霞时,金碧辉煌,雄姿昂然立于岐山之阳。时人记载形容木塔“穷华极丽,尽妙罄能”。发掘资料证明,木塔定型于唐代,塔形四方,可以和西安大、小雁塔媲美。宋、金、元时期宝塔建制无大变化,统称“真身宝塔”,可贵的是,在漫长的几百年里居然没有遭到大的破坏。
明隆庆三年(1569年),凤翔府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波及法门寺真身宝塔,木塔崩毁,这引起了不少佛徒僧尼的惋惜悲叹。西蜀有一笃信佛教的居士,伤感得痛不欲生,誓愿为重建宝塔而残肤苦行化募。他用百尺长的铁锁链,穿锁在自己的肩筋骨上,为佛增光,不怕疼痛劳累,拖地行乞,到处募缘,为恢复真身宝塔募化了不少资财。
木塔崩毁10年后,明万历七年有扶风佛徒,募化钱财,倡导修复法门寺塔,经时30年,于明万历三十七年竣工,将四层木塔改建为十三层砖塔。塔身高56米,八面八棱,棱角为雕琢成的花砖砌拱。拱角悬铃,在晚风晨光中口叮咚作响。最上层无洞门,地面第一层塔门朝南,门高1.26米,宽1.4米,门额石刻“真身宝塔”,正东面额石刻“浮屠耀日”,正面额石刻“舍利飞霞”,正北面额石刻“美阳重镇”。其他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各面分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文以记方位。法门寺塔巍峨壮观而宏丽,在关中西部首屈一指。
明代砖塔是在木塔崩毁后修建的,重量千万倍于木塔,塔基下有舍利地宫,因此塔基并不是很结实。所以砖塔建成后45年,即清顺治十一年的地震中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歪斜,佛经佛像从佛龛中跌落。法门寺真身宝塔的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民国年间。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由朱子桥将军发起,决定重修法门寺。
这次修缮工程,除了在寺庙内修建一些殿堂、钟鼓楼和碑亭外,也修整了真身宝塔。一方面将塔基由八角形改为正方形,同时,每层塔棱增添了二龙戏珠、狮子麒麟、双凤朝阳等浮雕,并伴饰花叶云朵,雕工精致,纹样华丽,使古老的法门寺塔重放光彩。法门寺塔在1976年8月连绵阴雨中,逢四川松潘大地震之震波所及,遭到严重损坏,1981年因阴雨连绵宝塔崩塌。现在所见寺塔是在清理地宫后由陕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筹资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