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编辑:文二
文人画家简介
在古代,中国画画家一般可分为三类:民间画家、院体画家和文人画家。
民间画家,又被称为“民间画工”,是指那些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较低的画家,他们的画称之为“民间画”;院体画家是指在宫廷画院任职的画家,他们的画称之为“院体画”;文人画家一般是指在绘画上有一定造诣的文人和士大夫,他们的画称之为“文人画”。
文人画家代表人物
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张僧繇
隋唐五代:吴道子、阎立本、王维、李思训、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张萱、周昉、黄荃、徐熙、韩干、薛稷
北宋:苏轼、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郭熙、赵佶、张择端、李嵩、王希孟、文同、吴元瑜、崔白、易元吉、赵昌
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陆探微、吴炳、赵伯驹、陈容、林椿、米友仁、梁楷
元朝: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赵孟頫、夏永、赵雍、王渊、王冕、任仁发、柯九思、方从义、顾安、颜辉、刘贯道
明朝:戴进、王绂、周臣、商喜、吕纪、林良、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张宏、陈淳、徐渭、吴彬、吴伟、崔子忠、篮瑛、项圣谟、陈洪绶、陈栝、丁云鹏、曾鲸
清朝:八大山人、石涛、王时敏、邹喆、王鉴、王翚、龚贤、髡残、王原祁、吴历、弘仁、恽寿平、樊圻、谢荪、胡慥、郑板桥、金农、蒋廷锡、华喦、李鱓、邹一桂、叶欣、高岑、李方膺、汪士慎、黄慎、罗聘、任熊
当代:陈绶祥、朱新建、梅墨生、黄锦祥、陈传席、袁振西等。
文人画家的特点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元代赵孟頫称其“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为南宗之祖。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它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有所区别,独树一帜。
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有吴镇自号梅花道人,言梅妻鹤子而终老;有郑思肖因亡国失土作露根兰……虽然都是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释思想的慰藉,但是也不乏文质彬彬的浪漫。
文人画重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匠心独运,可回味无穷。倪瓒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文人画重简,无干的皆可简,甚至简到“零”,“零”即是白即是空。“计白当黑”,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感受,似“此时无声胜有声”。
文人画重书,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论画竹“写竹杆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这些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强烈主观意识,都是文人画的精髓。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文人画家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历史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